中国短期不会发生金融危机
4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称,市场始终在寻找题材以及相应的交易思路。遗憾的是,今年迄今,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在这方面相当“不配合”,它们各自的经济和央行政策都延续了之前的趋势。所以,投资者把目光转向中国,希望今年取得好业绩。
实际上,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状况一直令人失望,增长率从2010年的10.4%下降至2013年的7.7%。最新经济统计数据显示,经济仍在下行。更糟糕的是,债务乌云似乎无情地越发浓厚。今年3月,一起引人注目的公司债违约案——多年来中国发生的首次违约——让整个市场在春天里感受冷意。许多人也认为,人民币大幅走弱是个不祥征兆。
中国的经济放缓和金融风险在市场上引发了一股悲观情绪,同时也带来了潜在机遇:要么即将出现一股大举“做空中国”的潮流,要么好冒险的投资者就会预期中国将出台重大刺激措施,因为中国当局必然会动摇现在的想法,通过信贷和/或财政刺激措施再度扩张经济。依我看,投资者既不会大举做多也不会大举做空中国:经济可能继续下行,但幅度不会大到迫使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方案的地步;金融领域的确存在不稳定性,但政府可用来维持稳定的资源仍然充足。
当前,对于中国即将发生危机的悲观预测主要基于如下事实:中国经济的杠杆水平太高了。有种观点认为,信贷繁荣程度接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最终都遭遇了信贷危机和经济大幅放缓。
诚然,中国的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非常高,但许多成功的东亚经济体,比如台湾、新加坡、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有这种情况。不同的是,中国储蓄率远高于这几个经济体中的大多数。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储蓄率越高,高债务比例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就越低。事实上,中国较高的债务对GDP比例,在很大程度上是高储蓄率与同样高的投资率相互作用的结果。没错,偿债能力降低会推动债务对GDP比例升高,但迄今中国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低于1%。由此,当谈到中国债务对GDP比例过高的危险时,若把高储蓄率等具体因素考虑进去的话,危险程度就要相应降低了。当然,为何储蓄率如此之高是另一个问题,但这并不会削弱中国存在高储蓄率这样一个缓冲因素的观点。
来源:凤凰财经
(编辑者:smaller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