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例行召开 钢市从暴涨暴跌回归理性?
2014年,全国“两会”已拉开帷幕……
每当“两会”临近,业界仍习惯于一种传统“惯例”--竭力捕捉相关信息,作出各种政策预期,研判中国钢市走向。
对此,我们曾在去年“两会”前夕,从中国政体及国情特征出发,结合“两会”的性质、功能、任务、宗旨、特点等,进行过探讨。
现实表明,如果还不能抛弃传统观市思维,或难免作出脱离国情而不适合中国特色的行情分析。
我们判断,今年的“两会”,将不会对钢市产生影响;“两会”例行召开,“钢市”现状依然。
为什么?
其一,“大政方针”既定,政策框架不变。毫无疑问,2014年的中国“两会”是新一届中国政府领导履职后的第一次会议,也是公布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次立法会议,这次会议也将涉及中国改革方案深化和推行。但是,按照中国国情及施政惯例,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未来政策的描述,一定是延续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的方针政策,或只是在上述框架内做些深化及督促。因此我们判断,今年“两会”传递的“大政方针”不会超出上述范畴--因此,钢市将不会从今年“两会”中获得更多具体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撑。
其二,“行业症结”尚存,转型升级必然。截至目前,中央对于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思路仍在不断深化,由此而作用于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还将持续。尽管对于当前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尚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分歧,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决策部署”举措,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此不要抱有幻想。记住:执行偏颇不等于政策偏差。中央对于经济运行的政策取向必定是统筹全局的,更不会对某些触及并掣肘经济运行全局的矛盾予以懈怠,因为中央已经明确“改革必然涉及利益深度调整”、“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因此,钢市将不会从今年“两会”中获得更多期望中的政策“松口”效应。
其三,“依赖政府”无望,市场调节为重。如果我们注意,新一届政府自施政以来,已经大刀阔斧地简政放权,该交给市场的就交给市场,市场能办的政府就不干预,这种施政目标和理念已经非常坚决而明确。如果,钢铁企业在遇到困难之际,依然抱着以往期望政府能给予一定政策扶持的旧观念,或期望政府出台什么政策来救钢市,这肯定是行不通了,因为这已经是一种极不符合当前新形势的消极旧思维,必需彻底扭转并摈弃--因此,钢市将不会从今年“两会”中获得企盼中的“救市”政策。
……
尽管,今年的“两会”或不会有传统模式下的“救市”政策;但是,将会在三中全会《决定》范畴内,释放一些改革“攻坚期”的配套政策取向。因为,在中央“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决策部署”和“随着改革推进对利益关系触及越来越深,要有足够思想准备”的明确思路下,势必将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所出现的新矛盾,加快并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的落实,包括企业退出机制和转岗人员安置等……
预计,“两会”之后,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将加快出台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相应配套措施,并愈加关注民生。
预计,“两会”之后,在国民经济运行方面,将继续凸显不再片面追求GDP增速,而更加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
毫无疑问,新一届政府施政一年来的实践清晰地表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治理大气污染、有效改善民生、建立和谐社会等,已经成为并渗透在政府的执政理念中,并将不折不扣;而对传统产业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构性矛盾及改革中所涉及的利益壁垒,将会施以重拳攻克,我们绝不能低估本届政府的改革决心。否则,改革将止步不前。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已进入调整新时期,中国钢厂及钢贸商必需抛弃旧有的、传统的“两会观市”思维定势……因为,当今改变的已经不仅仅是市场运行模式,更重要的是政府执政理念的一种全新突破。
“两会”,一年一度,若仅从市场角度看,将更加注重市场调节;“钢市”,年年岁岁,若仅从政策角度看,别再指望于政府救市。
2014年的“两会”,刚刚启幕;2014年的“钢市”,依然平淡。也许,平淡才是中国钢市从暴涨暴跌中回归理性的一种体现,平淡才是中国钢市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如果,钢铁行业要想尽快走出当前困局,不应该将着力点寄托于“两会”,而关键要打破转型升级中的各种利益藩篱。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