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预警“气荒” 燃气概念股活跃
周四,燃气概念股表现活跃。其中,煤气化[9.99%]涨停,宁波热电[2.44%]涨超2%,大众公用[0.79%]、深圳燃气[0.23%]逆势走强。
继10月接连发文预警今冬可能出现的气荒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11月2日、3日两天之内,连发两个通知预警今冬可能出现的“气荒”,突显今年国内天然气的供需矛盾。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冬季供暖,天然气需求增加明显,往年也会出现“气荒”情况,但今年情况更加严重。同时,为了防治控制污染,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不少地方加大了煤改气进度,导致需求猛增。预计天然气概念股将持续活跃。
“重度气荒”来袭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11月2日、3日两天之内,连发两个通知预警今冬可能出现的“气荒”。11月4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同时披露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3年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补充通知》)。《补充通知》要求,多渠道筹措资源,增加市场供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保持在产气田高负荷生产,加快新区块投产进度,尽可能增加进口。同时,用气峰谷差大的地区要抓紧研究推行季节性差价、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价格政策,开展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试点,促进移峰填谷,引导合理消费。
过去十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增加了近4倍,发展迅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从2001年的274亿平方米增长到2011年的1307亿平方米,平均复合增速达到17%,远高于同期石油、煤炭的消费增速。然而,我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却较低,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仅占4.5%,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计划从2010年的1075亿立方米提高到2015年的2300亿立方米,年复合增速约为16.5%。价格较为低廉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是天然气的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近几年供需不平衡,天然气供需缺口呈现出逐渐拉大的情况。而今年情况更加严重,往年天然气缺口大概在65亿-75亿立方米左右,今年预计可能达到100亿立方米,预计占今年消费总量的6%左右。
此外,去年冬天以来,全国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天然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成为治霾的重要手段。随着今年6月份大气治理“国十条”的颁布,各地纷纷推进煤改气、油改气计划,天然气需求迅猛增长。在4月至6月传统消费淡季,以中石油为例,往年天然气销量增幅为10%至15%,今年却高达25%,创历史之最。这也为天然气供应商增加了压力。
概念股受益
煤制气供给侧将成为此次气荒的最大受益者,相关个股将受到市场追捧。从今天的市场表现来看,煤气化涨停,成为当仁不让的板块龙头。公司实际控制人晋煤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利用企业。
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大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煤制天然气技术成熟,大规模产业化可期。在煤制天然气工程领域,中国化学[5.84%]主导地位明显,目前参与、设计了绝大部分在建煤制天然项目,将成为煤制天然气产业化的最大受益者。东华科技[5.80%]在现代煤化工的工业化部分环节中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除了煤制气公司外,其他拥有天然气资源的公司以及天然气储存、调峰设备的生产公司也有望从中获益,如广汇能源[0.94%]、陕天然气[-1.71%]、新疆浩源[-3.36%]等。
煤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等地,而需求端主要集中在东部。天然气的输送需要铺设大量管道,金洲管道[-3.60%]、玉龙股份[-4.00%]将因此受益。
通过对比2000年和201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构成数据可以看出,城市燃气式占比提升最快的领域,从12%提升到30%。考虑到空气污染的加剧,各大城市PM2.5出现持续超标,城市环境改善的呼声越来越大,城市天然气消费增长有望提速。天然气将逐渐成为城市燃气消费的主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燃气运营商有望直接受益。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大众公用、大通燃气[-2.74%]、长春燃气[-1.98%]等城市天然气运营商。
大众公用:公司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最重要的燃气供应商之一,控股50%的上海大众燃气是国内首家产权多元化的大型城市燃气企业。大众燃气拥有上海浦西地区苏州河以南8个行政区的燃气客户134万户,占据着上海燃气销售市场40%的市场份额,垄断优势明显。
大通燃气:公司拥有上饶博能煤气90%的股权、大连新世纪[-2.01%]燃气90%的股权及牡丹江燃气90%股权。3家公司属于公用事业范畴,受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较小,具有自然垄断性和回报稳定的特点。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可以拓展公司的发展空间。
长春燃气:公司是吉林省最大的管道燃气生产企业,经营的管道燃气产品(包含焦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供应长春、延吉两市市区用户,占据两地燃气市场的70%以上的份额;公司是长春市冶金焦炭和煤焦油唯一的生产厂家,80%以上产品异地销售;燃气安装业务以及燃气供应的配套业务,公司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