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车“赔本赚吆喝” 国家油耗限值逼车企推小车
从2009年开始,国内小型车的市场份额开始逐年下滑,相比峰值的16.2%,一度降到了12.5%。在去年很多其他级别的车同比都呈现两位数增长的时候,小型车市场份额的下滑与车企投入的热情有一些不相符。
要知道,在2008年推行“购置税补贴”及“汽车下乡”政策期间,国内小型车市场无论是新车更新频率还是销售数量都颇为惊人。当时的飞度、威驰、POLO等小型车还常常会出现在“月销万辆”的名单中,2013年仅剩下POLO一款车型维持在月销万辆左右,但也是大不如前。
据笔者所知,研发小型车的成本跟研制大型车差不多,但是其利润却低不少,如果小型车销量达不到一定程度的话,汽车企业还将面临着亏损的境地。以奔驰SMART为例,从第一款车开始,累积销量虽然已经高达140万辆,但只达到原计划一年20万辆的54%,原定平均1.2万欧元的售价最后也只卖出9000欧元。多年来,奔驰已经在运营smart的过程中亏损了33.5亿欧元,成为欧洲汽车工业亏损最为严重的典型之一。
迫于情势所逼,为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奔驰SMART与雷诺Twingo共同研发,还一起制造。而其它跨国车企基本上都与奔驰雷诺一样走上了联合研发道路。比如福特2005年与菲亚特结盟研发小型车;丰田与标致雪铁龙从2002年开始就联合发力,如今已推出基于同以平台的丰田Aygo,雪铁龙C1和标致108等车型。
也就在今年3月份,大众原本打算专门针对新兴市场推出低价小型车(Budget Car)的计划也因为考虑到成本问题中止。而国内一位车企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在中国做小型车不赚钱。汽车企业如果只干小车,经营压力会非常大。
既然,小型车在国内市场又小、成本不低、利润又少,为什么汽车企业还争前恐后的推出小型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距2015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6.9升/百公里的大限越来越近,汽车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特别是以生产中大型车为主的汽车企业压力甚大。日前,工信部公布了2013年度所有家乘用车企业的平均油耗情况,并将首次对不达标车企进行处罚。
二是在一二线城市汽车容量趋于饱和之时,三四线城市正在迎来汽车消费潜能全面释放的购车高峰期,对于主要集中在年轻新生代和中产阶层的购车人群来说,小型车的价格和油耗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往往是家庭第一辆车。这一观点得到了原一汽丰田总经理田聪明的认同,小型车在三四线城市的普及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三是汽车企业为了保持产品链条的衔接性、产品阵营的完整矩阵、进而突出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形象,这就要求各个汽车企业紧紧抓住小型车不放,为后续产品预留市场空间。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郁俊说的更加直白,推出第三代飞度不一定要赚多少钱,我们希望飞度能够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款车,飞度能为广本雅阁、凌派、奥德赛培养庞大的用户群。
基于以上多重因素考虑,当前汽车企业为了保证小型车产品市场竞争力,大致采取了两类方式:价格战和高端精品小车战略。
一方面,有些企业喊出“底价就是王道”的法则,使旗下小型车售价不断创下新低,吉利金刚、夏利等车型终端售价一度低至3万元区域,甚至合资品牌一汽丰田威驰也将官方售价直降2万元,这对于其它车型无疑有着很大的杀伤力。
另一方面,一些小型车增配不加价,大打“精品车”战略和家族化战略。这其中,POLO可以说是个典型的例子。以近期上市的全新POLO为例,在保持8.59万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