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正式加入长三角 推进合作协同发展
12月2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召开。会议提出,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加强区域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规划对接和项目建设,形成“多三角、放射状”大交通联动发展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一员,令长三角的格局发生较大变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安徽的融入是必然,也对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但长三角区域的协同发展需注意产业互补和错位发展,承接核心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发展自身具有优势的产业,而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
安徽正式加入长三角
在12月2日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学军“八巨头”碰头。
作为长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最重量级会议,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自2005年12月25日在杭州首次召开,至今已由各省市轮流举办10年,习近平、俞正声、李源潮、赵洪祝在地方任职时,都曾参加过此会议。
对安徽来说,以长三角正式成员的身份参加此项会议,意义重大。
早在2008年,安徽党政负责人首次参加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但彼时只是对泛长三角合作的响应,安徽受邀参加。近几年来,安徽的定位也一直在“长三角”和“中四角”之间徘徊。
直到今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长三角”是指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的城市群。
此次会议明确了这一战略,即长三角将构筑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通过区域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规划对接和项目建设,“多三角、放射状”大交通联动发展格局。
安徽层面的打算是,一方面打造皖江黄金水道,另一方面全面融入“长三角”,围绕这两条发展主线来提升自身的经济水平。
“长三角的范畴在动态变化中,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的集中,原来不密切现在越来越密切,原来在外围的现在慢慢纳入核心。”杨保军指出,这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必然。
此次长三角主要领导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世界级城市群。
这个过程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联通是首要任务。“真正来说,这些年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以及旅游业等各方面的协同,已经发生了。”杨保军说。
以铁路为例,沪宁、沪杭高铁2010年通车,原先的格局就沿着这两条轴线来发展,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都发展比浙江早,而浙江顾虑到区域的竞争,先修宁波到杭州的铁路。
如今南京到杭州已经修通高铁,合肥到上海的高铁也早已通车,这样一条沿江的城市群,形成一个带有梯度性的制造和服务体系,将产生更多利好。
如何协同发展
本次会议主题围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
会议强调,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强沿江重要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江海联运服务基地,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油气官网建设,逐步形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能源通道”。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三角处于核心的地位。
正如三省一市“一二把手”在会上所强调的,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被寄希望于带动长江中上游和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尤其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分工协作、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方面。
而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则成为其中核心的考量因素,尤其是在安徽加入后。
此前,今年7月,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带队到浙江调研。会上,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浙江和江苏分处长三角南北两翼,要不遗余力地共推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罗志军则指出,长三角地区需要加快推进产业布局、城镇体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希望双方切实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
今年9月份,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海关正式启用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模式,此后,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出口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申报地、查验地点、通关方式,实现报关企业异地互认、五地海关执法互认。
通关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对安徽来说,如果不选择和长三角地区进行对接,走的就是低端发展的路子,而对上海而言,安徽位于长江中上游,如果生态不好,必将对下游造成困扰。
这个过程中,如何避免盲目竞争和同质化发展、避免资源消耗污染型的简单转移尤其重要。目前的现状是,核心地区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产业往周边地区转移。
杨保军认为,周边地区应该承担核心地区的技术、资金、思路、市场等。“现在大多数生产是过剩的,但还有很多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比如教育、医疗、养老、健康、休闲等领域,长三角有近1亿人口,而且都是素质比较高、消费能力强的,应该在这些领域根据市场需求来发展。”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