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0亿内陆核电蓄势 多地争项目
今年以来,高层八次支持核电建设的表态,将中国核电这列火车推向了快车道。而从政府高层的表态来看,核电的发展由年初的“适时启动”转化为而今的“抓紧启动”,核电建设再次提速。
虽然内陆核电并未被纳入“十二五”期间核电重启之列,但国家能源局年初关于“做好内陆核电厂址保护”的表态,让国内多个省份已经开始进行前期的部署。
7月10日,中国广核集团与贵州省签订投资意向协议,斥资380亿元上马两个核电站项目。“这是一个典型内陆核电项目,目前应该还没有国家的批文。”7月2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王亦楠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上述项目一样,目前一些内陆核电项目在前期尚未获得批文的情况下,订单便接踵而至,核电建设一触即发。
多地争夺核电项目
迄今为止,虽然能源主管部门并没有把内陆核电重启纳入议事日程,但这并不妨碍地方政府和核电企业布局内陆核电项目的积极性。
眼下首当其冲的是贵州省。
7月10日的“贵州省清洁能源发展恳谈会”上,贵州省与中广核签约了两个投资总额为380亿元的内陆核电项目。中广核的投资意向是,2014年至2020年期间,拟投资350亿元,建设铜仁核电站项目;拟投资30亿元,建设贵州小型堆核电站项目。
除贵州外,江西、湖南、辽宁等地有关内陆核电的消息更早传出。
在今年5月的第四届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湖南省能源局局长王亮方在作报告时说,核电将成为湖南省电力供应的主力军。“湖南争取在‘十三五’适时启动核电项目。”王亮方表示。
同样在5月,江西省发布的《江西省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称,力争2020年投产一台核电机组。此前,江西省要求密切关注国家内陆核电政策,跟进、推动彭泽核电项目。而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也不甘落后,称今年投资涉及的核电项目共3项。
记者统计发现,打算发展内陆核电站的省份还有:广东内陆地区、四川、重庆、河南、吉林和黑龙江等。
除争夺内陆核电项目外,一些二期核电项目也已蓄势待发。如红沿河二期核电项目、福清五、六号机组、徐大堡一期、陆丰一期、海阳二期、三门二期等。
在过去的三年,从暂停到解冻重启,再到新项目开工,中国核电步入加速期。
双重效益
“和其他重大项目一样,核电站投资数额巨大。”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当前地方债务加剧、房地产不景气的大背景之下,唯有重大项目对地方经济的拉动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核电项目因此成为各地争抢的香饽饽。
福清核电项目,就是一个典型。
“在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福清核电项目的开工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仅在就业岗位方面便可以提供1万多个岗位。”当地官方称。据悉,该项目是在2008年4万亿元计划中实施的重点工程, 6台核电机组,实行一次规划,连续建设,总投资近千亿元。
事实上,中国的核电市场具有良好的预期。记者查阅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中国核电装机仅占发电总装机的2%,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6%-18%,所以,未来核电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从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会议后,又开工5台机组,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
受此影响,核电设备的订单也如潮而至。
据报道,日前某电缆企业中标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阳江、红沿河5-6号机组LOT73全厂非K1类电力电缆采购》项目,合同金额达5024.92万元。而这只是众多订单中的一个。
在国内核电项目启动及海外市场出口的推动下,核电需求无疑大幅增长。有机构预计,2014年新增项目数相比2013 年增幅有望达到100%-200%,设备投资需求近700亿元。按照2020 年8000 万千瓦的规划,核电设备投资总需求有望接近4800亿元。
“内陆核电项目建设将迎来新的曙光。”在与贵州签署核电投资协议时中广核副总经理谭建生说。“核电是如今唯一现实的、成熟的、可大规模发展的清洁替代能源。”贵州社科院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能源+经济”的双重效益助推地方盼重启。
本报记者注意到,多地在部署今年的经济工作时均提及要上马一批重大项目,其中往往就有核电。正是这样,各地对核电项目的争夺相当激烈。
内陆核电争议犹存
各方对上马内陆核电项目的争议始终很激烈。
记者注意到,政府层面稳步启动核电建设的信号,并没有彻底将内陆核电项目一棍子打死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