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业整顿第一波 清理公司“换壳重生”
担保业整顿再起。
“最大的问题,还是非法吸存、非法经营等现象比较普遍。”1月21日,山东省聊城金融监管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节前主要是做一些登记、摸底工作,整个过程会延续到今年五月底。”
这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整顿“风暴”。
此前,银监会、发改委等八部委于2013年末联合发布《关于清理规范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一次集中清理规范,重点是以“担保”名义进行宣传但不经营担保业务的公司。
整顿第一波
此前,由于从沿海陆续向内陆诸如河南等地蔓延且频发的非法集资案件,担保业往往是核心重灾区。这使得全国各地担保行业2011年迎来第一次“大洗牌”。
而此番二次大洗牌源于国家工商行政总局门户网站1月7日公示的编号为“银监发〔2013〕48号”的八部委《通知》。与前一次不同,此次中央重点整顿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但在部分地区,整顿多在非金融类机构中全面展开。
以山东聊城为例,这场联合整顿由街道、公安、金融监管、工商等机构联手,重点针对从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放贷等违法违规活动。
“融资类小广告是最好线索。”前述聊城金融监管人士介绍,从目前比较全面的排查工作来看,一些之前整顿过的所谓担保公司,如今发现又“复活”了,甚至改头换面成为所谓的“资产管理公司”,继续从事涉嫌非法的经营活动。
“类似的机构数量还远远超出以往。”据他介绍,此次清理整顿,已有3家资产管理公司涉嫌非法经营,被有关部门立案查处。而第一波整治希望达成的目标是,按实际从事的主营业务对相关公司名称予以规范,标明行业和经营特点,重新核定公司经营范围,提高行业透明度,便于社会监督。
这并非是一场无风起浪的整顿。
“尤其是高息吸存,一旦出事,给社会埋下不稳定因素。”前述聊城监管机构人士称,此次检查发现,被吸收社会资金的主体依然是中老年群体。而自去年以来,河南、江苏等地担保公司“卷款跑路”的事例也陆续爆发。
“金融维稳,是各区县节前节后的头等大事。”在近期一个重要的政府工作会议上,长三角一名官员对其下属如此部署。
影子银行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银行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往来极为密切。如此前的民营担保巨头中担担保,其陷入危机时,银行的风险和损失也随之浮出水面。多家媒体曾经报道,中担担保事件牵连到的银行数量高达18家。
浙江区域内一上规模的担保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融资需求但无法从银行获贷的企业会将流动资金交与担保公司,既能获取高于银行的利息,又能在其急需资金之际通过担保公司快速获贷。
“就算能从银行获贷的企业,平常闲资也不愿意存银行,因为利息远远不及担保公司。”
而银行也会出于存贷款业务的考量,有意无意地将一些银行业务“让渡”给担保公司。双方在你来我往中,建立了一种“互利”关系,担保公司相当于成为银行的“操作前台”。
然而,“几乎所有资金链断裂引发的事件中,所谓的担保类机构都是核心角色。”2011年以来陆续在浙江区域内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事件中,一位一直参与处置的金融监管人士介绍。
“不管融资性或者非融资性的担保公司,如果规规矩矩从事业务,不会出现问题,但最终出问题的往往是跨范围操作。问题最严重最普遍的就是非法吸存、非法理财和放高利贷。”交通银行长三角区域内一风控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基本每次担保业整顿都会触及银行,“担保实际上是"影子银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