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的转型升级与战略调整
当外界的条件发生重大变革时,企业往往要开始进行战略调整;当中国经济开始转型之际,企业适应这种发展规律,必然要开始转型升级。我们首先需要明了外界的经营环境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变化,对于钢铁企业的现在和未来意味着什么,进而回答我们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调整、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对全球钢铁工业发展新阶段的认识
中国经济早已成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组成之一,特别是中国钢铁工业是世界钢铁工业近年来最主要的发展驱动力,因此,我们要分析行业所面临的形势,必然要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梳理,搞清楚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发展节点上,即我们在哪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钢铁工业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946年~1973年是全球钢铁工业快速恢复和发展阶段,其主要的驱动力是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前苏联的战后重建和完成本国的工业化建设与经济起飞。1973年~2000年,全球钢铁工业进入战后第二个发展相对平缓的平台阶段。1973年10月6日的中东战争导致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并与其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石油危机一起严重地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势头和速度。此前,西欧、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已告一段落,而新的发展动力尚未形成,当时的发展中国家或难以影响全球钢铁业的走势,或跌入中等发达国家陷阱,钢铁工业进入平台调整区。2000年以后,全球钢铁工业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期。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20年左右的发展积累,在2000年以后的十几年间成为拉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在全球钢铁产量的增量中,中国的贡献率占绝大部分,钢铁总产量约为全球总产量的50%。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向中高速发展换挡和转型,中国钢铁工业的需求增速明显放缓,需求量会有一个5年~10年的7.5亿吨~8亿吨的平台峰值区。这将影响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使其进入第四个阶段,一个结束快速增长进入新的调整期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如下特点: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峰值区,它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峰值点,是一个时间区域。在这个时间阶段内,中国钢铁工业将完成由转型升级到兼并重组的一系列过程。全球炼钢原料供应相对宽松,可能引发钢铁产业链条的利益重整。新的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全球钢铁工业的中心逐步从中国向东盟、印巴、中东等新的产业基地转移。
对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峰值区的判断
中国钢铁工业之所以是进入需求“峰值区”而不是“峰值点”,主要是由我国广大的国土面积和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所决定的。中国经济发展有一个由南到北、自东向西的过程,区域需求放缓的递减顺序会产生一个高峰上的过渡区,即峰值区。
“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2.6%;“十一五”期间为12%;近几年开始逐步下滑,预计2014年约为3%。增速由快至缓,是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峰值区的第一个明显迹象。实际上,这个迹象已有十年之久:2003年,我国进口钢材数量由峰值点开始下滑;2004年,我国粗钢增长率开始递减;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开始大于表观消费量。
2008年~2013年,我国钢铁工业新增2亿吨~3亿吨产能,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从2002年的92.4%下降到2013年的76.5%。产能严重过剩是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峰值区的第二个明显征兆。
钢铁企业的利润明显下滑,以至出现行业性的主业亏损是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峰值区的第三个明显标志。从2007年开始,中国钢铁工业的利润开始下滑。截至2012年,主业亏损已经开始在行业中蔓延。2013年,扣除多元产业的利润,钢铁主业的利润是负值。
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比较,2013年,中国人均耗钢达到576千克/人·年,非常接近发达国家的峰值点。这也表明中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峰值区。
此外,中国经济转型助推钢铁工业进入峰值区。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GDP增速放缓,会使钢铁产品需求增速减缓。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模式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促使钢铁工业转型。
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战略调整
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已经开始,依靠过多的生产要素投入、依靠过多的投资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比前些年的发展速度慢一些但仍较快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转型必然带动企业转型,企业转型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了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对发展战略进行一系列调整,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选择。
在探讨企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生存发展时,我们有必要区分清楚以下问题:什么是企业的转型发展?什么是企业的转型升级?它们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是什么关系?
从理论上讲,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是两个有联系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是企业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战略进行调整,通过对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市场布局、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管控模式和商业模式等进行系统的变革,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或者持续盈利的目的。这是一个改变企业整体生存状态的过程。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升级是指企业某种能力的提升过程,如管理能力的升级、产品质量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等,往往被包含在企业转型发展的范畴之内。相反,仅仅是某些能力的升级不足以代表企业的转型。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往往将企业的转型升级一并考虑,而企业的战略调整或者发展战略的展开实施过程就是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鞍钢的转型升级和战略调整
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转型,这必然导致企业在战略上进行调整。“十一五”期间,鞍钢提出,在长大方式上由以投资新建为主向投资新建与兼并重组并重转变,在产业布局上由内陆向沿海转变,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上由技术引进的追随者向技术创新的领跑者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单一产品输出向技术和管理输出转变。这个时期,鞍钢基本上完成了由大向强的过渡,提出不再以单一的新建钢厂为企业发展动力。
进入“十二五”之后,针对国内外的经营环境和鞍钢集团的自身情况,鞍钢在企业增长模式上突出做强,突出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驱动力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发展理念。鞍钢提出,到2015年,全面实现盈利,跻身钢铁行业前列,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新产品贡献率达到25%,非钢收入占比达到30%以上;到2020年,成为企业素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盈利水平行业领先的绿色和卓越服务商,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主要钢铁、钒钛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创新贡献率达到30%,非钢收入和利润占比达到5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一总的战略目标,鞍钢在做强精品钢铁、做大资源优势、打造特强钒钛、壮大非钢产业、着力技术创新、拓展跨国经营等6项业务战略上明确了各自的发展点。与以往不同的是,鞍钢首先调整了总部的职能战略,完善了总部开展集团战略管控的职能定位,建立了两地区域公司,以保证这6项业务战略的切实展开。
在做强精品钢铁方面,对鞍山本部、鲅鱼圈、攀枝花、西昌等7大生产基地进行产线清理和管理挖潜,重新考量7大基地的品种、规模、物流量、排放量与环境容量的关系,完成向绿色发展、集约发展的发展方式转变。鞍钢将以8大碳钢系列产品和军工特钢系列产品成为国内领先产品为战略落脚点,着重对汽车用钢、家电用钢产线进行升级完善,打造专业的生产线;以高强度、轻量化为技术推进方向,保证铁路、造船和海洋工程集装箱等品种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同时,鞍钢着重增强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完成由生产向服务的转变。为实现这一根本转变,鞍钢进一步加强与下游产业的前期介入合作,加大联合实验室、钢材剪切配送线的建设力度。
面对两广新项目即将投产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鞍钢预先做好应对方案,调整市场布局,加强“产销研”一体化队伍建设,改革由销售部门统一销售钢材的体制,更多地发挥生产厂的作用,向更高效的事业部制过渡。
未来,鞍钢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产品创新的力度。尽管近年来鞍钢的新品种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20%,但单品种增值部分与其他企业还有差距,还要在科研投入、管理和满足用户潜在需求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在做大资源优势方面,我们首先要对未来国际铁矿石价格下跌可能对鞍钢等国有矿山造成冲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未来的整个成本有所把握,使矿山企业在铁矿石价格下降时依然具有盈利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世界级矿山企业。考虑到未来的竞争,鞍钢早就开始了对铁精矿产品的深加工。为了适应环保的要求、实现绿色发展,我们会加大对球团产品的投入,因为相对于烧结矿,球团矿的能耗更低、污染排放量更小。
在打造特强钒钛方面,攀枝花钒钛矿未来的综合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钒钛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高强抗震钢和钢结构住宅领域、绿色城镇建设当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尽快打破钒钛矿的应用技术“瓶颈”、加快综合利用的步伐,鞍钢集团成立了钒钛矿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领导小组,从集团公司层面专门负责钒钛矿综合利用的推进工作。
在壮大非钢产业方面,鞍钢首先对原有的非钢产业进行了梳理,成立了金融投资、化工产品、工程技术、信息产业、综合实业和物流能源等6大板块,与钢铁主业并列,强化对6大板块的要素投入。首先,这些单位均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或经理助理级别的领导来牵头。其次,为了便于脱离对主业的依赖,真正走向市场,鞍钢集团公司对这些单位实施“一业一策”,在完善董事会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完善决策机制和集团公司对其的战略管控内容和流程,为多元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软件与硬件支持,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壮大,在发现新产业机会中拓展提升。在发现和进入新产业时,鞍钢注重选取业内最具实力的企业作为合作方。例如,鞍钢最近与中科院过程工程公司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北京中科环境有限公司,进军环保产业的水处理工程。同时,鞍钢还密切关注钢结构行业的总体进展情况,关注国家对钢结构行业标准的细化和进一步规范,积极开发和占领这方面的市场。
在拓展跨国经营方面,近年来,东盟、中东、北非等地区发展较快,钢材的消耗速度平稳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时,这些地区的反倾销政策和自身的产能建设速度加快等原因,也导致了向其出口的难度加大。不过,这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未来,除了印度之外,这些地区的钢铁需求也值得关注。在如何“走出去”的问题上,鞍钢需要从全球钢铁工业产业转移的发展角度来调整国际发展路径。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