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根钱:能从兴润置业破产中学到什么
浙江奉化兴润置业是一家资产总额不到30亿元地方性房地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应是市场经济中的平常现象,就如债券市场迟早会出现实质性违约一样,但这是一个典型案例,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内容。
据报道,地方政府压低地价出让土地是导致破产的直接原因。以土地财政为支撑的地方政府出现这样行为是可以预料的,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高地价少转让、低地价多转让都可以使政府取得足够的土地收入,前一种循环对政府最有利,上海和北京还在进行着,但前一种循环总有一天会进行不下去,这时地方政府就会毫不犹豫地转向后一种,对房企必然是灾难性的。房地企业和银行都要对此做好充分准备,一是经营不能太激进,资产负债率不能过高,大幅上涨后的地价不能全价抵押;二是尽可能分散风险,房地产市场是区域性市场,不要把所有资产压在一个政府身上;三是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预判,对土地收入依赖性越强、地价严重过高,进入后一种循环的可能性就越大。
债权人必须防止企业在最后阶段走绝路。在资金链条断裂时,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千方百计地进行自救,但自救过程中也可能采取自杀行为,从而严重损害原有债权人的利益。据报道,兴润置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7亿多元,年利率在18%~36%之间,高利贷也是拖垮企业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这种损失,债权人必须对借款人行为进行跟踪,一旦发现危险行为,必须及时收回债权。
银行贷款占兴润置业债务大头,贷款总额为24亿元,建行超过11亿元,浦发行达3.8亿元。报道还特别强调银行贷款过程没有违规行为。然而没有违规仅仅是风险管理的最低要求,如果没有违规就可以免责,这样的银行必然会在银行业市场化后被淘汰。在土地价格的下跌过程中、在企业走绝路的过程中,银行有责任进行尽责调查并采取保全措施,而不能等到资不抵债或破产清算时才行动。银行业市场化大潮正在开启,国有家银行缺乏竞争力已在这一事件中有所显露,随着竞争加剧,有败下阵来的可能。
兴润置业破产,虽然会对相关各方造成损失,但并一定全是坏事,更不可能是房地产崩溃的第一枪。通过这一事件,可以更好地看清房地产业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传导机制,可以使各相关主体对风险有更清醒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编辑:孟筠 来源:新浪博客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