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橘苗为何能走俏全国
让冉志林喜的是,如果这笔交易达成,他一
近日,一通电话让北碚区绿康果业公司的负责人冉志林又喜又忧。来电的是广西武鸣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他们计划今年在当地种植4万亩沃柑,想从冉志林这里购买400万株柑橘种苗。
让冉志林喜的是,如果这笔交易达成,他一次性可以获得至少4000万元的收入;忧的是,现在这个品种的橘苗总共只有300万株,再加之重庆本地和其他省市的订单,他现在的橘苗根本不够卖。
最终,冉志林同意给对方提供200万株沃柑橘苗和部分其他品种的橘苗,明年3月份之前全部交付。
重庆橘苗在外地“开花结果”
冉志林告诉记者,这抢手的沃柑种苗,是鲜食类晚熟柑橘的一个新品种。与传统柑橘不同,沃柑含糖量较高,一般成熟期在每年2-6月,同时还具有丰产性强、果实采果期长等特点。
这并不是武鸣县农业局首次从冉志林手里购买沃柑橘苗。2012年,冉志林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买断沃柑橘苗的育苗权后不久,武鸣县农业局便上门引种了20万株橘苗。
令人惊喜的是,武鸣县引种的沃柑不仅没有出现当地常见的病害,而且在第二年就开始挂果,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一年。柑橘在树上的收购价就达到12元/斤,亩产高达2000多斤还供不应求。
由于效益明显,今年该县计划在当地的14个乡镇都推广种植沃柑。
“能够让千里之外的买家再次主动找上门,主要还是靠领先的育苗技术!”冉志林说,按育苗方式的不同,柑橘种苗分为露地苗和无病苗两种。他所培育的是沃柑无病苗(无病毒容器苗),通过严格的程序对种子脱毒后再进行无菌培育,保证了种苗安全无毒。
“如果种植了带病种苗,后果将是毁灭性的,病菌会大面积传染,发病后的果树在3年内丧失结果能力,直至枯死。”冉志林说,现在全球都还没有抗病的柑橘品种,只有在育苗阶段预防。
据了解,冉志林所培育的无病柑橘种苗主要销往广西、云南、湖南等柑橘病害高发地区。
两大优势让我市橘苗独占市场鳌头
“目前,全国柑橘种苗市场上80%的无病苗来自重庆!”市农委特色经济发展处处长洪国伟说,重庆橘苗能够走俏全国市场,主要靠本地自然环境和育苗技术两大优势。
从自然环境而言,我市是世界上最适宜柑橘种植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柑橘非疫区。目前国内其他柑橘主产区普遍存在的黄龙病等高危橘病,在我市还从没有出现过。
从育苗技术而言,我市首创的“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为发展育苗产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三级繁育体系中的一级为设在北碚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主要功能为研发中心;二级为市内三家育苗基地,主要功能是试点培育;三级为育苗企业,主要功能是繁育商用柑橘种苗。在该体系中,还融合了美国、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柑橘育苗技术。
依靠这三级繁育体系,我市已经建立起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和绿康果业公司在内的12家柑橘无病苗培育基地,年育苗能力达到2000万株。
普通品种1元/株 无病橘苗10元/株
目前,我市普通柑橘品种的露地苗销售价一般在1元/株左右,冉志林的无病柑橘苗为何能卖到10元/株?
洪国伟解释,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他繁育的沃柑种苗,拥有自主品牌和无病育苗技术,产生了较高的附加值;二是沃柑属晚熟柑橘品种,具有更高的种植效益。
目前在我国柑橘市场上,80%的柑橘都是中熟品种,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份之间集中上市,但是在2月至6月份成熟上市的晚熟品种只占5%,这种“时间差”让晚熟柑橘售价更高,发展空间也较大。
正因如此,这些柑橘育苗企业的效益也较为可观。洪国伟说,我市繁育无病柑橘种苗的利润至少在50%以上,以这次绿康果业公司销售的200万株沃柑苗为例,至少可净赚1000多万元。据他估计,按我市目前的育苗能力,保守估计能够达到3.5亿元的年产值。
走“品种 技术 育苗”路子
“柑橘育苗大有可为!”洪国伟说,我国是重要的柑橘生产和消费国之一,随着近年来一些柑橘主产区开始更新果树品种,重庆的柑橘育苗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他建议,要提高我市柑橘育苗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水平,应该在稳定现有繁育能力的基础上,走“品种 技术 育苗”的路子。
首先要选育一批适合全国产区的晚熟柑橘品种。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加快拥有本地自主知识产权的柑橘品种研发工作。
其次是完善柑橘良繁技术和病害预警机制。病害是影响柑橘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美国的柑橘产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对病害防治不重视,导致黄龙病泛滥成灾,如今整个柑橘产业开始萎靡。
我市多山和丘陵,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管理,特别是对鲜食类橘树的繁育,这就要求管护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提高对果树病害的预警和处置能力。
三是培育壮大一批育苗企业,在做大做强已有12家无病苗培育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一批新的柑橘育苗企业。
洪国伟认为,只有这样,我市才能建立起从试验示范到市场化的育苗生产体系,推动我市柑橘育苗产业向“本地产、卖全国”的方向发展。
记者手记>>>
技术创新是农业的第一竞争力
随着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生产资料受到制约影响的程度逐渐加大,依赖过去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发展种植业已经行不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特别提出要建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今后农业生产要在重视农产品数量增长的同时,运用科学技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技术创新不仅是农业第一生产力,还是农业的第一竞争力。
年产值3.5亿元,重庆的“小”橘苗之所以能够撬动“大”市场,靠的是其质量和口碑。而这些名气的基础,则是重庆本地育苗企业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不断创造的品种优势。
狠抓农业科技创新,拓宽农业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市场附加值,不仅是重庆农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农民的需要。(重庆日报 实习生 王竣夫 记者 周雨)
(编辑者:zhuxj)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