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城超过30个综合体的数量已饱和
根据有关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无锡市区建成和在建的城市综合体有33个,总建筑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苏宁广场、恒隆广场、茂业城
锡城超过30个综合体的数量已饱和 小众品牌生存维艰
根据有关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无锡市区建成和在建的城市综合体有33个,总建筑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苏宁广场、恒隆广场、茂业城、惠山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去年都已陆续开业,海岸城、万象城、英特宜家等几个项目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左右竣工运营。无锡需要多少个综合体?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综合体辐射人口基数可达到35万人。而根据《2011年度无锡人口发展报告》可知,锡城常住人口达到643.22万人,折算成综合体数量,不到20个。换言之,锡城超过30个综合体的数量已饱和。
或转卖转让,或重新装潢
小众品牌生存步履维艰
本该是新春大吉的日子,记者却在不少地方都看到“店铺转让”的字样,白纸黑字在时落时停的雪中显得格外显眼。保利广场的H&M也关门大吉,兼并到苏宁店去了。无锡的商业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盛大洗礼,从只是购物的传统向吃喝玩乐写字楼一站式的综合体发展。
保利广场是在无锡发展时间较早的一家传统型时尚购物中心,但在保利广场中转几圈,会发现有几家店铺被围栏给挡住了,或是正在重新装修,或是等待新的招商。“这家奶粉店开了两个月现在已经撤柜了。”隔壁专柜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奶粉本就有网店,想发展一下实体店,便在保利广场内的家乐福门口摆了个专柜,试营业两个月后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效果好,于是就撤柜了。“等到地铁开通后,如果经营状况依旧如此的话,那我也不得不关门了。”茂叶百货一家自主品牌蛋糕房的店主说道,由于没有大品牌的人气累积,生意很难做,一直在亏。
街边也有不少店家正在重新招租或者准备转让,其中大多是一些品牌名气较小的服装店和餐饮店,流动性相对比较大。人民路上有一家个体经营的奶茶店在苦撑了几个月后也不得不面临关门的结果。健康路附近的一家服装店租约即将到期,店里在做最后的大清仓,店主表示不会再继续签约了。中山路上大东方电器旁的一家连锁凉皮店贴出了转让的告示,与原本贴在一旁的鲜红的招聘广告形成了对比。
业内人士表示,“品牌知名度小,市民认可度低很难做大。在锡城,像这样的小众品牌流动性比较大,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大品牌开分店则是有战略规划的,团队可以根据总部收集的数据来分析市场形势,从而决定要在哪里开店,进驻哪些购物中心,风险相对小些。”
品牌重合竞争激烈
品牌不知名,太小众确实给生存带来一定压力,那再看无锡近两年来冒出来的各大新型城市综合体,大牌云集,各大综合体之间的品牌战争也就此打响。
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之下,必然会有“炮灰”。诸多综合体的出现,使得品牌之间的重合度大大的增强了。万达在品牌的引进时,服饰品牌重合曾是一大诟病,万达百货中有的品牌万达广场内也有,造成了内部互掐的竞争状态。去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除万达百货外,万达广场将全面取消服饰业态,力争不招零售业态,并且要在2015年前把已经开业的72个广场二楼业态调整完毕。对于这一举动,王健林表示是为了减少与万达百货的业态重合。
自家特色才是各大综合体发展的核心。苏宁广场主打饮食文化,有一半都是餐饮企业; 恒隆走的是高大上路线,专门做国际大品牌;茂业百货在餐饮的基础上,招商以个性路线为主,引进了一些潮牌,还有无锡唯一的一家无印良品店。阳光广场新开的家乐福也是无锡最高端的,引进了法国工坊,与其他门店区别开来。广场内新打造的欧洲小镇主打轻食品牌,价格不贵味道也不差。
但在这些大量涌现的新型购物中心的冲击下,作为传统购物中心的保利广场也不是停滞不前,它也在求发展。现场可以看到,在原本是大剧院的地方围起了广告牌,上面写着“无锡宝利时代影城是华东目前唯一的激光全景声巨幕影城”,看点和噱头已经赫然在目,可以提供最大化的观影品质,并可以全场无死角最大限度还原情景声场。(无锡商报 张莉莉 史为光)
(编辑者:zhuxj)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