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精神 熠熠闪光
从一片“不毛之地”到“象牙微雕”钢城;从“钢坯公司”到“打造世界顶级钢轨制造商”,从“钒产品依赖国外进口”到“全球第一的产钒企业”……
50年来,一代代攀钢人用勤劳的双手在弄弄坪这片热土上挥毫泼墨,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当岁月斑白了他们的头发,留下的是一副油画般美丽的色彩和“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攀钢精神。
艰苦创业 弄弄坪上挥洒青春热血
1965年8月,19岁的吴德素响应党中央“支援三线建设”的伟大号召,离开老家重庆,来到了冶金指挥部特种公司渡口工程处。那时的攀枝花荒草遍地,尘土飞扬……
来不及放下日夜兼程的疲惫,吴德素就投入到对重型机械配件的管理工作中。
吴德素管理着580种、1万多件重型机械配件,她闭着眼睛随便抓出一个配件,就能说出配件的品名、规格、型号和作用。因为她有“一抓准”的过硬本领,受到了来渡口视察工作的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的亲切接见。
1966年5月1日,郭沫若到渡口视察时,与职工一起肩挑手扛建“干打垒”住房,并题名“革命大工棚”。他还写下“万千军号出战场,渡口英雄自八方,女尽金花男闯将,要叫熊虎并投降”的诗句,颂扬以吴德素为代表的攀钢人艰苦创业的精神。
那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年代,无路、无水、无电、无房。原炼钢厂退休职工丁爱谱回忆起那段日子就叹气,因为气候干燥,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很多职工患上了肝炎,大人小孩都流鼻血。职工用脸盆到金沙江端回来的水,早上洗脸,中午洗手,晚上洗脚,还舍不得倒掉,留着用来和泥浆建“干打垒”房子。
那也是一个以苦为乐激情四溢的年代,为了尽快供水供电,十九冶机动公司35名水电先遣队员在江边一块大石头上安上临时水泵,日夜奋战,仅用7天时间,就把水通到指挥部驻地。1969年12月,周恩来总理提出攀钢要在1970年7月1日前出铁的要求,于是,在弄弄坪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夺铁保卫战。起重吊装专家刘宝祥因白天黑夜连续作战,晕倒在现场,清醒之后,又加入到夺铁保卫战中。
当时,像刘宝祥这样的职工还有很多。为了早日出铁,很多职工主动放弃探亲假,推迟了婚期,真正做到了“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炼铁厂一号高炉炉前高级技师杜义龙原本在原料车间看管运输皮带,但他一怕看皮带不苦,二怕看皮带不累,主动申请去了吃苦受累的炉前岗位……
正是拥有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无私情怀,正是依靠“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攀钢精神,攀钢人创造了中国甚至世界冶金建设史上的奇迹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