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政策持续“微” 中国经济有望入蜜月期
从昨日开始,商业银行将适用新的存贷比计算口径。与之前的口径相比,分子(贷款)减少了六项内容,分母(存款)增加了两项内容。有研究机构测算,计算口径调整将会释放约8000亿元资金,相当于调整了一次半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放松力度不小。
存贷比是一个广受诟病的监管指标,当前金融体系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同其有密切关系,监管层也承认存在局限性,但由于法律限制,目前只能做出边际调整。新的计算口径有总量放松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兼顾了结构调整的需要,比如贷款扣除项中主要体现了支农、支小的考虑。
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属“微刺激”政策,只是该措施较好地结合了结构调整与刺激经济两方面政策诉求,这是今年以来刺激措施的共同特点。近期出台的多项刺激措施,都有明显的结构调整特征。投资方面,投资主体和投资结构均有积极变化,比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支持棚户区改造,加大铁路项目建设力度。稳外贸的措施将重点放在了支持服务贸易发展上面,着力优化贸易结构。
民间观察政策走向,有一个“万能”的判断标准,即官方是否强调7.5%的增速指标。当重提增长底线时,外界通常解读为稳增长占据上风;当淡化增速指标时,则会认为是调结构拥有主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英期间提到了保证经济增速下限不越过7.5%,稳增长派听后群情激奋,纷纷表示政策已经转向,调结构将让位于稳增长。
这其实是以偏概全的解读,强调增长底线不是对结构调整的忽视,淡化增速指标也不代表放弃底线思维。实际上,7.5%的增长底线,不止一次出现在高层讲话当中。6月6日,在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便提到了经济增长不突破下限对于稳定社会预期的重要意义。
经济刺激政策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凯恩斯主义,当需求不足、资源闲置时,可以通过需求扩张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当经济增速已经接近潜在增长能力时,过度使用扩张性政策,只会适得其反。中国经济今时不同往日,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应对经济下滑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正如李克强所说,“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做好预调微调,未雨绸缪,远近结合、防范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春风化雨式的刺激政策,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6月份官方和汇丰制造业PMI环比均有上升,研究机构纷纷预测,中国经济有望进入 “蜜月期”。可以预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思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经济结构会继续调,刺激政策将持续“微”。
来源 证券时报网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