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业48亿控股皖江物流成“烫手山芋”
子公司淮矿物流债务危机爆发后,皖江物流(600575.SH)一直在停牌中。
10月8日,皖江物流公告称,淮矿物流日前向法院申请重整,其债权债务将从上市公司剥离。公告显示,剥离淮矿物流后,皖江物流对该公司出资成本及应收款项等损失约29亿元。
同日,皖江物流亦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因控股股东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淮南矿业”)拟筹划与本公司有关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经申请,公司股票于2014年10月8日起按照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
11月7日,皖江物流最新公告表示,淮南矿业正在与本次资产重组所涉及的审计、评估机构、法律顾问和独立财务顾问等相关中介机构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对重组预案进一步细化、修改和完善。
《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2012年以来,煤炭价格一路下滑,目前淮南矿业也身陷亏损泥潭中难以自拨,上半年淮南矿业亏损6.34亿元。如此态势之下,皖江物流要交出一份市场满意的重组方案,仍是压力重重。
断臂求生
面对巨额债务危机,皖江物流选择了断臂求生,向法院申请重整淮矿物流,债务从上市公司剥离。
据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即淮矿物流)重整竞争选任管理人公告显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淮矿物流公司账面资产总额为106.91亿元,负债总额为181.56亿元。目前该公司涉及案件八起,其中淮矿物流公司作为原告的三起,涉及金额10.9亿元;作为被告的五起,涉及金额7.5亿元。
皖江物流表示,进入法定重整程序后,物流公司的债权债务将从上市公司剥离,上市公司对物流公司出资成本及应收款项等损失约 29 亿元。
10月31日,皖江物流公告显示,淮矿物流自2014年9月5日银行账户被冻结后,其大部分生产经营已经无法正常进行,之后全部工作进入非正常状态,随着公安、司法介入、司法审计开始后,其公司管理层、从事贸易的子、分公司相关业务人员和负责人根据要求以配合调查、配合审计和债权清收为主。为保证资金收支的基本秩序,2014年9月24日,淮矿物流被要求申请开设资金专用账户,所有收入资金统一进入该账户,资金使用由省清债工作组等控制。
2014年9月30日,淮矿物流董事会向法院提出依法重整申请,皖江物流董事会、股东大会分别于9月30日和10月24日审议通过该事项。2014年10月起,除部分子分公司有少量业务继续开展外,淮矿物流的主要业务已经处于停顿状态。2014年10月28日,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淮矿物流的重整申请,并指定了管理人,管理人将全面接管淮矿物流并向人民法院报告工作。淮矿物流正式进入法定重整程序。
为此,皖江物流2014年三季报中不再将淮矿物流资产负债表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将其1~9月份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三季报显示,皖江物流1~9月亏损27.5亿元,每股亏损1.08元。公司1~9月实现营业收入210.35亿元,同比下降23%。
大股东亏损
年营收300亿元的淮矿物流剥离后,皖江物流年营业收入将只有几十亿元。
在此生死存亡关头,大股东淮南矿业表示力挺皖江物流。
10月8日,皖江物流公告表示,控股股东正在筹划与公司有关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皖江物流董事长孔祥喜亦公开表示,皖江物流可以在安徽省政府以及控股股东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资产重组实现上市公司的平稳过渡和股东利益保护。
公开资料显示,淮南矿业是安徽省属重点国有企业,安徽省国资委、信达资产分别持有其74.95%和 24.84%的股权。淮南矿业是安徽省煤炭产量规模、电力权益规模、资产规模最大的企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淮南矿业二级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共15家,目前已形成了煤炭、物流贸易、电力三大主营板块。2013年营业收入713亿元,资产总额1559亿元。
不过,淮南矿业如今也陷入了亏损的泥潭中,今年上半年亏损6.34亿元。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第三季度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淮南矿业煤炭板块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52.98亿元,利润亏损40.2亿元,成为二十家煤炭集团中亏损额度最大的企业。
数据显示,2011~2013年及2014年6月末,淮南矿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4.32%、76.66%、79.60%和80.69%,资产负债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011~2013年及2014年1~6月,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98亿元、11.24亿元、-5.25亿元和-6.34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也逐年下滑。
淮南矿业年中经营分析会要求,为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困难,淮南矿业集团要求各生产矿按照年度预算产量吨煤再增效25元,对专业化公司和经费单位分别再压缩可控成本的12.5%和15%,要求所属的电力、房地产、物流、金融、技术服务等新产业比年初预算增加利润10亿元。
淮南矿业本来计划靠物流贸易、电力板块的利润来弥补主业的亏损,但淮矿物流的债务危机让这一计划“泡汤”,而且还不得不对皖江物流出手相救。
重组悬疑
大股东主业亏损,那么淮南矿业还有哪些优质资产可以注入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淮南矿业上半年电力、房地产、物流、金融等产业共盈利15亿元。由于煤价的下调,降低了发电成本,目前盈利能力最强当属电力板块。
公开资料显示,淮南矿业目前已经是安徽最大的电力企业,独资建成3座总装机规模120万千瓦的坑口电厂,综合利用中煤、煤泥及煤矸石。目前参股13家优质电厂,权益规模660万千瓦。与浙江能源、上海电力联营建设电厂2座,权益规模258万千瓦。
目前,淮南矿业电力板块有2家主要控股子公司,淮南矿业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矿电力”)和淮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沪煤电”)。
截至2014年6月30日,淮矿电力总资产158亿元,所有者权益48亿元。2014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净利润2.7亿元。
截至2014年6月30日,淮沪煤电总资产83亿元,所有者权益25.4亿元。2014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净利润2.8亿元。而淮沪煤电系淮南矿业与上海电力(600021.SH)均股投资建设的皖电东送煤电一体化项目。上海电力5月29日公告,为进一步扩大公司资产规模,提升公司资产质量和企业形象,公司拟将合资经营的淮沪煤电进行资产重组。
淮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14年6月30日,该公司总资产160亿元,所有者权益66.2亿元。 2014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9.8亿元,净利润862.45万元。有市场人士分析表示,淮沪煤电正在进行资产重组,而淮矿地产盈利很少,淮矿电力注入上市公司可能性最大。
但也有投资者认为,淮南矿业现在就指望电力资产赚钱来弥补煤矿的亏损,怎么可能弄到上市公司里面去?
实际上,淮南矿业控股皖江物流,前后为此一共付出了18.66亿元的资产和近30亿元的现金,代价不菲。
2008年11月,芜湖港(皖江物流的前身)和淮南矿业达成重组协议,淮南矿业拿出了18.66亿元的资产换来了芜湖港32.02%的股权。
2011年9月,芜湖港公告拟非公开发行1.71亿股,发行价为8.78元,拟募集不超过15亿元,淮南矿业以现金全额认购。此次发行后,淮南矿业持股比例将增至41.56%,但仍不足以实现控股。
两年之后,2013年12月19日,芜湖港再次定向增发,拟以3.12元/股发行4.5亿股,拟募集资金14亿元,淮南矿业仍然是以现金全额认购。此次增发完成后,淮南矿业的持股比例达到50.65%,成为控股股东。
大股东失血连连,还有能力再次输血给如今的皖江物流吗?如果注入资产置换皖江物流,淮南矿业肯定不愿意;如果定向增发新股购买注入的资产,显然会摊薄其他股东的权益。淮南矿业对此做如何平衡?记者为此多次致电皖江物流方面,但两部对外公开电话均无人接听。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