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5元管饱小面馆 每碗利润一块多
背靠着几个建筑工地,一辆三轮摩托车,撑起一个面摊。
厨房在车后座上,摆着锅碗瓢盆。车上挂着三张矮桌,十几张塑料矮凳,这是面摊的全部家当。
渝北区新溉路口,从去年11月起,熊师傅的这个摩托车面摊已经开了几个月了。
因为5块钱小面管饱,筒子骨汤随便舀,佐料自己打,食客称其为自助小面摊。
昨天,记者体验了这个面摊的经营之道。
在这里吃面有家的氛围,有时,老板看你的面不够吃,还会从锅里捞一筷子起来,送到你碗里。
食客说
喝了筒子骨汤,吃了旺实的面,就像家里堂客自己做的味道,做起活路就有力气了。
这个面摊
真的很自助
佐料有十六种,自己放
面摊没有名字。到了吃饭时间,食客说,走,去大汉那边吃面。
厨房在摩托车的后座上:一个电子锅炉,一个装满水的大水桶,十个钢钵碗,上百个一次纸碗,若干一次性筷子。桌上的佐料有十六种:豌豆、酸菜、榨菜、猪油、油辣子、菜油、鸡精、味精、酱油、醋、葱花、香菜、蒜泥水、盐、花椒粉、胡椒粉。
“整不整一碗嘛?”熊师傅招呼道:“猪油都是我自己熬的,酸菜自己腌的,榨菜颗颗也是自制,好吃,佐料自己打,一碗五块钱,管饱。”
摊上摆个收钱篮,自己放
记者发现来到熊师傅摊前的人,大多数都是附近在建楼盘的建筑工人,往熊师傅面前的塑料篮子里放五块钱,自己拿一个一次性纸碗就打佐料。
熊师傅则问一句:“多点吗少点?”对方说多点,他就抓起一把足有半斤的面;如果说少点也有三四两。
“工人做活路不容易,就是图个吃饱,”熊师傅一边煮面一边说道:“反正我就尽量多点,有点钱赚就行了。”
奶白筒子骨汤,自己舀
有食客特别推荐筒子骨汤,“外面的面摊根本不可能这么细心,吃起来就跟家里的一样。”这个食客还用长勺捞起桶底还带着肉的筒子骨给记者看,“看嘛,这个汤,熬得奶白,我们平时都是下力,做完活路过来吃一碗,热和,舒服。”
这个小小的面摊也有VIP待遇———就是那十个不锈钢钵,每个直径约18厘米,深八厘米。
熊师傅说,刚开业缺人手一直用的纸碗,有老顾客反映碗面多了挑不动,就专门去买了这些不锈钢钵。因为只有一桶水,这些不锈钢钵只有拿回家洗。
面摊上还有卤蛋,熊师傅说,也是自己做的。“今天只卖1块钱一个,自己去买的五角多钱一个的鸡蛋,加上卤料自己卤的。鸡蛋价格上涨卖1块5。有的人吃面的时候喜欢加个蛋,我就干脆一起做了。”
算账
自助面摊会亏本不?
记者算账:每碗面利润一块多钱
这样豪放的经营方式,会不会亏本?
“你们算嘛。”熊师傅说:“现在莴笋一般一块七八,拿回来还要挑选,基本出摊一次要用十五斤,要投30块钱,筒子骨一回也要买20块钱的,回来要两道熬五六个小时。投得贵,但是还是要让民工兄弟些吃饱,毕竟我们自己也是外地打工过来的,肚皮没吃饱,做活路没得力。”
一碗面成本到底多少
(以这次出摊为平均水平计算)
面
30斤面60元
莴笋
用了8斤多莴笋,每斤两元计,16元
筒子骨汤
筒子骨汤基本用完,成本25元
底料
每碗面的底料大多是自制,要投接近1块5角钱一碗,60碗就是90元
碗筷
纸碗3角钱一个的特大号,用了50个,共15元
一次性筷子六十双,每双两分钱,共1.2元
水
用了自家拉来的0.1吨水,0.2元
煤气
100元一罐的煤气两天用一罐,一次出摊用四分之一,即25元
共计成本
约232.4元
收入
午市收摊共卖了30多斤面,60碗左右,收了300块钱。熊师傅说,这就是基本每次出摊的平均水平
结论
熊师傅站了3个小时,下面捞面,共赚67.6元,每碗面约赚1.13元
5块钱一碗小面不敷衍
筒子骨汤要熬两涨 豌豆猪油都是自制
面对这5块钱一碗的小面,熊师傅也不敷衍。
熊师傅说,由于只有夫妻俩经营,早上不摆摊。每天他都是七八点钟才起床,开火把晚上准备的筒子骨汤再煮一涨之后,去菜市场备好蔬菜、筒子骨。中午11点出摊,1点收摊,回家休息整理一下,晚上五点出摊,八点左右回家,便要准备筒子骨汤、油辣子、酸菜、榨菜、豌豆、猪油等自制佐料,要12点才能睡下。
得知记者计算的结果,熊师傅笑了起来,说道:“我没这么仔细算过,只是每天做完,一算还剩了点钱,就当打工嘛,好的时候,一天剩下一百多两百,一个月有个几千块钱,够了,工友们能有地方吃饭,能吃饱,我想到起也就觉得不累了。”熊师傅说,没有想过把面摊做大,两个子女都有工作了,她和妻子只是做事做习惯了,歇不下了。这样的面摊,谈不上什么经营理念,可能在这里,更多是一种“旺实”满足感,和家一样的温暖气氛。
面摊老板经营理念
简单点,让人吃饱
熊师傅今年56岁,在附近的人和居住。离面摊约两公里路程,每天骑摩托车十几分钟。
之前熊师傅长期和妻子在外地打工,建筑工人、服务员什么都做过。2010年,夫妻俩才回到重庆,先后开过早点摊、快餐盒饭摊,去年11月,才改行开了这个面摊。
“这个活路比较单纯、直接、简单。”熊师傅解释道:“之前做包子馒头、快餐盒饭,那么多人的口味,或咸或淡,哪里弄得过来,一天要弄的样式又多。”熊师傅说开面摊还有一个原因是,以前在外面工地工作很辛苦,吃不饱,饭菜也不和口味。“我就想,干脆简单点,做点小面,佐料各人打,让人吃饱,五块钱。”
老主顾光顾理由
分量旺实,有家的味道
记者采访时,一位高瘦男子走了过来,对熊师傅说道:“还是老样子。”
熊师傅从纸碗旁边拿出了,递给他。
“他是我的老主顾了,天天来吃。”熊师傅笑着说道:“每回来都是用这个钢钵给他装,胃口好两钢钵,接近一斤,平时怎么都要吃六七两。”
这位食客说,他出外务工,在家里妻子跟他说,城里的菜多味精,要喊少放点,要多吃菜叶子多喝汤。他一个大男人在外面务工,一天忙下来,没有时间按妻子说的补充营养。
“还好有这么一个面摊。”“两钢钵”边吃面边说:“这么好的汤,老板说他是一早一晚熬了两道才熬出来的,菜叶子也新鲜,怎么不整个六七两嘛。”
来源 重庆晚报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