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一带一路”战略 推动钢铁产业走出去
刚刚闭幕的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传出消息,该省(河北省,下同)2015年将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钢铁等产业“走出去”,与国外企业在当地通过技术、装备、产能输出模式建设一批生产基地。
2014年,河北省压减炼铁产能1500万吨、炼钢产能1500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在此基础上,2015年河北省将再压减粗钢产能500万吨。鼓励企业向外转移产能的举措,对于化解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钢铁产能过剩矛盾意义重大。
那么,河北省钢铁产能转移境外将如何推进?相关企业对此又有哪些看法?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人士。
重点从强化项目推进入手
据河北省政府有关人士介绍,为化解过剩产能,河北省近期先后出台了《河北省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业过剩产能境外转移工作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关于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我省开放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哪类产业适合向哪些地区转移,哪里是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重点,哪里又是技术研发合作的重点,等等。其中,《方案》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省转移境外钢铁产能500万吨,到2023年转移境外钢铁产能2000万吨;以东南亚、非洲和西亚国家为重点,鼓励省内钢铁企业将境外矿藏资源开发与境外资源深加工相结合,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开发矿产资源,投资建设钢铁生产加工基地,延长冶炼及加工产业链条,扩大钢铁销售贸易。与此同时,河北省还将建立企业走出去专项发展基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该人士表示,河北鼓励钢企向海外转移钢铁产能,重点从强化项目推进入手,力争实现不同阶段的目标,做到推进一批在建项目、推进一批在谈项目、推进一批谋划项目“三同步”。
而记者在对河北省有关企业走访的过程中得知,“走出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据了解,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与泰国permsi钢铁公司等3家企业合资,在泰国安美德市工业园建设年产60万吨热轧窄带钢项目。该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他们目前正在抓紧工程建设的实施和配套资金的落实,争取在2015年底实现竣工投产。
河北文丰实业集团在智利投资设立圣铁矿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阿塔卡玛大区黑熊铁矿项目。据透露,该项目日选5000吨铁矿石、年产150万吨铁精粉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建成投产,项目二期工程将于2016年开工建设。
霸州新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已收购印尼爪哇太平洋有限公司30%股权,拟在2016年开工建设年产20万吨钢管生产线。
此外,还有一批项目正处于谈判进程和规划初期阶段,预计谈判项目在今年也将落地。比如,武安永诚铸业有限公司与印尼建设一期年产200万吨钢铁项目,争取2015年签订协议,2016年开工建设;秦皇岛通联集团与老挝太平洋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年产30万吨钢铁厂项目,争取2015年签订协议并完成相关审批手续,2016年开工建设。
据有关人士透露,河北省推进钢铁产能向境外转移,将以唐山、邯郸、石家庄、邢台等市为主,发挥河北钢铁集团“龙头”作用,带动津西钢铁集团、唐山港陆钢铁公司、唐山燕山钢铁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和武安裕华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谋划投资项目。相关项目将以东南亚、非洲为重点区域,通过并购和绿地投资等途径,到这些地区或国家投资改建现有钢铁企业或新建生产企业。河北省的想法是,争取实现转移钢铁产能1500万吨。
前景可期政策有待落实
业内人士认为,鼓励钢铁企业集体“出海”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产业向海外拓展的必然过程。河北省布局海外钢铁产业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在亚洲新兴市场普遍面临经济下滑压力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可能成为带动相关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力量。同时,河北的钢铁企业也会为承接国家或地区提供技术、装备、管理等贴近其市场需要的要素,而且推进建设项目属于规模不大、工期短、见效快的项目。
河北某钢铁企业人士表示,钢铁产能向境外转移的政策导向是正确的,一是河北省是中国钢铁产量最大的省份,而且全国有35%的钢铁产能淘汰任务落在河北。对于过剩钢铁产能,除了直接关停淘汰,在具体化解方面找到一套向境外转移的可行方案是必然选择。二是钢铁产能向境外转移是开拓国际发展空间、变过剩产能为有效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抢占国际市场。三是在海外建厂不仅能够更贴近原料产地、终端市场,而且可以降低中国钢铁企业遭遇反倾销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概率。
河北一家民营企业老板说,他们是专门设计、生产、安装铁前烧结竖炉设备的厂家。凭借创新技术,该企业早在5年前就先后将竖炉设备打入越南、伊朗等亚洲国家市场。此次河北省提出钢铁企业集体“出海”,在他看来,境外有市场,企业自身有动力、有积极性、主动配合,又有政策的助推,转移境外钢铁产能的目标定能实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直言,借过剩钢铁产能转移境外之机,以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为推手,借势发展更先进的产能和高端替代产品,这更是大有作为的。如果国内钢铁企业只是把过剩产能转移出去,没有发展高端替代品种,那就缺乏了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结构调整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是,也有企业人士表示:“企业真要迈出这一步,还是有很多顾虑的。”东南亚一些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钢铁工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各地政治局势、招商政策、法律环境、市场条件等,都是影响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海外政治和经济局势不稳定,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使得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不断加大。“仅凭企业一己之力,规避投资风险,做好风险防控,是很难的。企业‘走出去’,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为保障过剩产能境外转移,河北省政府要求,对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备案、企业设立、外汇、设备和产品出口通关等各环节开设审批“绿色通道”。例如,多部门联动,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事项和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设立企业“走出去”专门网站,及时发布相关政策信息,分重点国别建立对外投资信息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境外投资指南服务;协调、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开展专项、定向、订单式培训等,研究引进小语种等人才的相关政策,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合作经验的人才;制定鼓励企业境外投资的相关政策措施,利用相关专项资金对转移过剩产能的企业给与支持和奖励。
有关人士表示,目前相关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的推进。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输出技术和装备,外国企业出资金的合作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对合作伙伴的选择非常重要,存在一定风险。如果“走出去”专项发展基金能够得到加快落实,再加上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对相关邻国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变得更加有力。(中国行业研究网)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