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迈入“金改3.0”时代 境外融资大松绑
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拟全面放开本、外币境外融资,取消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转而用风险转换因子等新的管理方式优化境外融资结构。这预示着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迈入“金改3.0”时代。
银行从境外获取融资后,对企业而言,不管是做贸易还是境外并购都将非常有利。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金改3.0版落实之后,效率就会非常快,在各方面文件准备好的情况下,整个业务操作应该半小时就能够完成;最重要的还是成本会低很多,根据人民币的基准来说,融资成本如果不算其他风险资产可以降低50%左右(一年期。
3.0版金融改革创新点在哪里?
2013年9月上海市会同“一行三会”出台了支持自贸区建设的“51条”意见,确立了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政策框架,是自贸区金改的1.0版;2014年5月,自由贸易账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与境外金融市场的融通,是自贸区金改2.0版;那么此次《实施细则》发布则是自贸区金改3.0版的起步。
专业人士认为,自贸区金改3.0版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扩大了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可以自主从境外融入资金。
今后在上海自贸区内,企业的融资规模从原来资本的1倍扩大到2倍,银行原来不能从境外融入人民币资金,在新的政策框架下,可以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等,也能从境外融入资金。
《实施细则》还有一个亮点,将改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管。取消了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借债主体可按照自身资本规模的大小、在核定的规模内,综合考虑期限、币种、融资类别等因素,自主决策以何种方式开展境外融资,融资多长期限,融什么币种的资金等。央行将根据系统采集到的区内主体境外融资实际情况,进行事中事后的监测管理,从宏观上把控境外融资的整体风险。
此外,在风险防控方面,《实施细则》创造性地使用风险转换因子(包括期限风险转换因子、币种风险转换因子、类别风险转换因子)来引导经济主体的境外融资结构。这种新的管理方式,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中长期、用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不鼓励短期融资。在风险控制方面,《实施细则》一方面考虑了对企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设有防火墙。
事实上,自贸区金改3.0时代,仍有很多关键的领域需要突破。核心是要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各个要素,使资本项目可兑换得到全面有序实施。
境外融资大松绑
据上海证券报的报道,《实施细则》的核心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开展境外融资活动,自主计算境外融资的规模,自主权衡境外融资的结构,扩大了经济主体从境外融资的规模与渠道。
《实施细则》明确了自贸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外融入资金的规模、用途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其核心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开展境外融资活动,自主计算境外融资的规模,自主权衡境外融资的结构,扩大了经济主体从境外融资的规模与渠道。《实施细则》依托自由贸易账户管理系统,建立了以资本约束机制为基础的本外币一体化、统一的境外融资规则,高度便利了企业和金融机构正常的金融活动。同时,通过风险转换因子等宏观审慎管理手段,实现了简政放权和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该细则扩大了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自贸区内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从境外融入资金。整体上,《实施细则》上调了经济主体从境外融资的杠杆率。企业的融资规模从资本的一倍扩大到二倍。银行原来不能从境外融入人民币资金,在新的政策框架下,可以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等,也能从境外融入资金。
该举措“全面实现了企业与金融机构对外资金通道的打开,实际上企业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由此得以实现。”不过,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贸易与现金管理部总经理朱承备表示,这个放开是针对注册在上海自贸区内的企业而言,并且就银行的境外融资来说,也是针对已经开立了FT账户体系的13家银行。
目前共有13家中外资银行接入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一万多个;区内企业人民币境外借款累计发生120笔、金额197亿元。对于这13家银行而言,可从境外融资的规模为总行一级资本的5%。“比如浦发银行来说,大约可从境外融资的规模为115亿元左右。”按照上述细则,拥有FT账户体系的银行都可以应用该政策,但所融资资金只能为注册在自贸区内的企业进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细则》还将本、外币融资纳入统一的政策框架内,中外资企业或金融机构可依据统一规则,自主选择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还是外币资金。“人民币的贸易资金是不占用外债额度的,而外币贸易融资也只占用20%的额度。”浦发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副行长王建新表示,这将极大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且也有助于商业银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低价格的融资产品。
报道称此次细则的一大创新之处,就是改革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管。具体来说,取消了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扩大了经济主体的自。《实施细则》创造性地使用风险转换因子(包括期限风险转换因子、币种风险转换因子、类别风险转换因子)来引导经济主体的境外融资结构。这种新的管理方式,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中长期、以及用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不鼓励短期融资。
此外,该实施细则还建立了宏观审慎的境外融资风险管理新模式。央行可根据试验区跨境及跨区资金流动、区内及境内信贷供求情况,对境外融资杠杆率、风险转换因子、宏观审慎政策参数等进行调整,必要时还可采取总体规模调控等应急管制措施。
金改3.0版的核心是,要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各个要素,使资本项目可兑换得到全面有序实施,自贸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融资全面放开,上海个人境外投资落地实施,利率市场化全面推进,上海金融市场实现与国际市场双向开放,金融业准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金融监管的负面清单管理全面实施,以自由贸易账户系统为标志的各类强大的事中事后风险管理和金融安全系统全面到位,安全、快速、同步地推进自贸区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跨境融资规模类别拓宽 利率仅为4.2%
作为人民币创新业务的试验田之一,上海自贸区在过去的一年里迎来了跨境融资的新机遇,包括人民币境外借款、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集中支付等创新业务细则纷纷落地。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14年5月,自由贸易账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共有13家中外资银行接入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一万多个;区内企业人民币境外借款累计发生120笔、金额197亿元,利率仅为4.2%,显著低于境内融资利率,大幅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经过此前一系列新业务尝试,区内FT贷款平均价格比境内低15%,可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细则是在分账核算基础上对外债管理的重要尝试,拓宽企业和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此外,细则差异化地界定了本外币、长短期、表内外不同类别贷款的权重,通过权重管理可以更有效应对跨境资金流动带来的风险冲击。
“按照既有的外债管理规定,外币和本币、短期和长期外债分别归属多个监管部门,分别都有各自监管制度,对于外债的额度设定、审批流程、额度使用都有不同管控要求,企业界普遍对此感到不便。”
某中资企业代表表示,细则首次赋予中外资企业平等的境外融资权利,融入资金规模可由企业根据自身资本实力、境外融资杠杆率和宏观审慎政策参数进行换算,通过各种风险转换因子,把不同性质、币种和不同期限的负债折算到一个限制额度下,区内企业可以自由决定融入本外币、短期长期贷款。在细则支持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收支币种和期限结构合理安排境内外本外币融资结构,使财务安排最优化。
实际上,在过去的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目前已跻身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人民币离岸中心全时区覆盖。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一年多来自贸区已初步搭建一套与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相适应的创新制度框架,而包括金融改革开放内容的一部分也已经开始在全国复制推广。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