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

意见反馈

|

分享到:
资讯首页| 查现货| 视点| 图片| 中厚板行情| 聚焦| 上游| 下游| 快讯| 评述| 专家| 调价
关键词:

中外运长航连爆质押监管自盗丑闻 货值超百亿

 时间:2014-11-05 14:47:00编辑:arince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外运长航连爆质押监管自盗丑闻  旗下公司相关负责人已被公安控制,涉嫌配合出质人擅自提货、重复质押、虚假出质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调查报告,截至今年8月,外运旗下各公司已发生各类风险事件上百起,授

  中外运长航连爆质押监管自盗丑闻

  旗下公司相关负责人已被公安控制,涉嫌配合出质人擅自提货、重复质押、虚假出质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调查报告,截至今年8月,外运旗下各公司已发生各类风险事件上百起,授信额度超过百亿元,风险标的货值也超过百亿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正在全力为旗下航运板块止血扭亏而努力的中外运长航集团,又在原本盈利状况还不错的物流板块,看到了潜在风险的集中爆发。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悉,中外运广西公司、柳州公司相关负责人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公安机关控制,主要涉嫌违规签约质押监管业务,配合出质人擅自提货、重复质押、虚假出质等问题。

  质押监管是指出质人以货物向质权人出质,作为质权人向出质人授信的担保,监管人接受质权人的委托,在质押期间对货物进行监管的业务模式。

  而广西、柳州公司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特例,目前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多家从事传统货代和物流仓储业务的分子公司,很多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监管货物短少、账目不清、贷款逾期、涉诉重重等问题,相关质押监管业务的风险正在集中爆发,公司面临重大损失风险。

  广西公司样本

  中外运广西公司,是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从事物流仓储业务的子公司,目前,集团在全国各地拥有数十家类似广西公司的省级公司及上百家下属企业,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等资产。柳州公司则是广西公司的下级子公司。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广西和柳州公司出事,与旗下很多项目配合出质人擅自提货、重复质押、虚假出质等有关,比如擅自将糖厂存放在公司自有库的近5万吨白糖,以钢材经销商的名义出质给银行,配合钢材经销商骗取贷款上亿元。

  这里所说的出质人,主要指广西公司和柳州公司的客户,包括钢铁、农副产品、有色金属等货主。此前,公司与客户的业务交往主要是仓储和配送等,近年来,一些客户提出希望公司新增物流监管业务,即将货物存储于外运的自有、客户或第三方仓库中,由外运方面进行监管甚至担保,进而获得银行的贷款,外运方面则也可以多获得一份质押监管费。

  “由于央企在银行的信用更好,这样的业务模式有利于增加客户和收入,但也给一些人创造了监守自盗的空间,比如在柳州公司的自有仓库中,就存在配合客户虚假出质、骗取贷款等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一些项目还是违规签约,并没有经过上级公司的审批,相关收入的获得也就不一定进了公司的账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截至今年8月,广西公司涉及质物实际短少的风险事件就达到70多件,授信额度50多亿元,缺货金额高达30亿元。

  质押监管风险标的货值超百亿

  据记者了解,广西公司是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的物流公司中,从事质押监管项目较多的一家,但其涉及的违规签约、货物损失等问题并不是特例,在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包括辽宁、湖南、宁夏等多个地方分子公司,类似管理混乱、单证缺失、账目不清、无单放货等问题都开始暴露。

  今年上半年,中外运长航集团决定由旗下上市公司中国外运(00598.HK)对存续在上市公司之外的一些从事综合物流业务的分子公司进行托管,进而加大了对旗下公司物流监管业务风险的监控、调研及审计,才曝光了大量原先未掌握的问题项目和风险事件,缺货数量和预计损失金额均属巨大。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调查报告,截至今年8月,外运旗下各公司已发生各类风险事件上百起,授信额度超过百亿元,风险标的货值也超过百亿元。

  报告中所提到的风险事件,主要包括仓库中货物的实际损失(存量低于银行要求的最低控货线)、出质人逾期未偿还贷款、外运成为被告或第三人的涉诉案件等。比如货物损失方面,截至今年8月,各公司就共有200多起物流监管风险事件发生质物实际短少、灭失,涉及银行授信额度合计80多亿元,风险标的货值(即缺货金额)50多亿元,如果判外运方面责任,预计损失可能约30亿元。

  目前,外运旗下多家物流公司已被告上法庭,案件主要就与质押监管漏洞有关。“现在还很难评估实际损失,因为很多官司还在打。”外运一名管理层对本报记者称,不过,这的确也暴露了公司管理方面的漏洞,因为在自行排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公司的项目并未经过上级公司审批而擅自签约操作。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外运长航集团已对旗下物流公司提出要求,原则上单纯输出监管项目的,到期均不再续约,已上报的输出监管业务,要制定退出方案和时间表。不过,由于部分公司对物流监管业务的依赖程度较高,如果立刻退出相关业务,很可能面临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甚至出现经营亏损的情况。

 

编辑:熊余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内容检索: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网站首页 行业视点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舞钢现货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热门新闻
今日推荐

10月17日新钢部分产品价格调整信息

  10月17日,新钢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

10月17日江苏连钢建筑钢材价格调整信息

10月17日,江苏连钢对建筑钢材出厂价格进行了调整,本次调...

重磅推荐
  1. · 库存五年最低 钢铁行业10月份回暖
  2. · 11月4日钢材市场要闻早读
  3. · 马钢高管:以后重心往高铁上靠
  4. · 楼市新政救市效果不明显 钢市需求堪忧价格承压
  5. · 11月开局钢市延续窄幅震荡 月内仍存探升可能
  6. · 中钢协建议调整钢材出口税 可能性不大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舞钢现货网 Corporation,   © 2010-2015 起风网络 Inc.
Copyright©2010-2013 By 起风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