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价下的钢铁产业之痛
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加上需求低迷,中国国内钢材价格一路下滑,个别钢材品种销售价格降至每吨3000多元,相当于每公斤两三块,与超市白菜价格相差无几。
“钢材卖出了白菜价!”在这样的调侃声中,钢材和白菜这两种用途有着天壤之别的产品,却已成为外界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一对奇异的价格组合。
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分析,这种过于简单的类比也许并不适当,因为无论是生产周期还是销售对象,无论是产量还是用途,这两者根本无法直接比较。
但是,这种对钢价近乎无厘头式的调侃,背后所反映的恰恰是中国钢铁产业供应严重过剩的沉重现实。
过去几年,由于房地产、基础设施、汽车、家电等领域钢铁需求旺盛,国内钢铁消费大幅上涨,给很多地方官员和不少钢铁企业经营者带来一种假象,以为这种景气可长久不衰。于是,他们无视经营风险,误判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一味贪大求全,盲目扩张钢铁产能,最终造成国内市场目前供应严重过剩的局面。
据世界钢铁大会统计,去年全世界粗钢产量约为16亿吨,中国产量就差不多占了一半,相当于全球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尽管工信部一再要求各地加快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整个行业也没有摆脱亏损的阴影,“大者为王”的观念在中国钢铁行业里仍旧大行其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今年国内粗钢产量将不减反增,产量仍将扩大至8.3亿吨左右。
中国钢铁产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钢铁行业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像表面产量看上去那么美好。在上游,中国钢铁企业由于缺乏铁矿石的定价能力,多年来被三大矿山集团吃得死死的;在下游,中国对特种钢材的需求仍大量依赖进口,而在普通钢材市场,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竞争不断加剧,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中国钢企也没有多少议价空间。
在“钢价卖出白菜价”的调侃声中,白菜纯属无辜“躺枪”,它所承受的无非是钢铁行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健康市场退出机制的产业之痛。
来源 福建日报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