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市民买茶叶招来卸腿威胁
原本是接受了电话推销茶叶,结果招来了卸腿威胁,昨天,本报新闻热线接到了市民反映个人信息泄露后引来麻烦的事情。近日,央视也曝光了一起杭州一家快递企业面单信息被人在网上公开贩卖的案件。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个人信息都是在自己有意无意中泄露出去的。
买茶叶招来卸腿威胁
市民陆先生昨天向本报新闻热线18806200288反映,两周前,他的手机频繁接到一个推销茶叶的电话。因为对方是南方口音,而陆先生是福建人,所以略带乡音的普通话让陆先生降低了防备心。最初,对方问陆先生是否喝茶,随后介绍自产自销的铁观音,而且都是绿色有机茶等等,并且将自己的产品描述得非常高端,但是价格非常低廉。当然,每天必须喝茶的陆先生并不缺好茶叶,于是多次拒绝了对方的推销。
有一次,对方表示,为了推销产品,可以请陆先生免费品茶,同时赠送陆先生一套茶具。但是由于路途遥远,陆先生需要支付50元的快递费。陆先生坦言,就算是买到假货,一套50元的茶具也能放着当礼品送人,于是就答应了对方,陆先生就把自己的公司地址和自己的相关信息全都告诉了对方。第二天,陆先生就收到了快递。结果当然是可以想到的,送来的茶叶和茶具质量相当差,陆先生因为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也就放在一边不去多想。
昨天上午,看见手机上有好几个未接来电,于是就回拨了过去,对方自称是一家讨债公司,业务包括帮忙讨债,成功率很高,对方还做了卸掉一条腿仅需5万元等非常直接的介绍。但是当陆先生准备挂断电话的时候,对方恶狠狠地说,有人要陆先生还债。因为自己做生意很少有欠钱的,而且客户反映都很不错,于是陆先生就想听听要债的到底是谁。对方称,陆先生在半个月前曾经购买了50元的茶具,但是价值上千元的茶叶钱没有付,现在茶叶公司委托讨债公司向陆先生要回茶叶款。还好陆先生没有把快递面单丢掉,上面明确写着货到付款50元,他立马挂断了电话,并且把对方拉进了黑名单。
网站后台成泄露源头
据央视报道,杭州警方在今年3月份接到一家快递公司的报警称,有人在网上兜售自己公司一万多张的快递面单,但是快递公司的面单全部都是销毁的。警方调查发现,网上兜售信息的价格很便宜,几百元就能买到1万条极为准确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括个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甚至还有个人的身份证号码。警方顺藤摸瓜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经过警方的调查,这些个人信息是犯罪嫌疑人从一位在校大学生手里买来的。警方调查发现,这位大学生发现一些物流公司、快递公司等公司的网站漏洞,如登录系统的密码很简单以及数据库上传漏洞。通过黑客手段,大学生将成批的面单信息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倒卖给下家。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他的信息之所以受到客户的青睐,不仅是因为信息量大,比如客户姓名、地址甚至还有身份证号码,更重要的是客户信息都是最“新鲜”的,而且准确率基本达到100%。
为了保护快递客户的隐私,早在去年8月,苏州市邮政监管部门与苏州市保密局、苏州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建立了快件详情单统一销毁制度,要求全市快递企业不得将快递面单销售给废品回收单位,而是通过预约上门或自行送销方式,交由市保密局统一销毁。
提醒:个人信息别轻易泄露
随着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个人信息被泄露也成为不少市民头疼的问题,而实际生活中,市民有意无意地都会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第一:主动泄露
就像市民陆先生一样,很多市民在接受商品推销的过程中,一般都会被要求填写自己的姓名电话或者其他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记录下来,很可能成为商家手中的资源。而且这些个人信息往往成为商家手中一本万利的“聚宝盆”。
一位电话营销的客户经理向记者透露,不少业务员为了精确定位客户,一般都会从教育机构、房产公司、银行等渠道获取客户的信息,当然网上购买也比较多。这些名单的来源大多是相关的机构举办活动时,客户留下的个人信息。
第二:无意泄露
“我叫××,我来自××,我是第××××位为灾区祈福的人……”前一段时间,云南鲁甸的地震让大家揪着心,在微信朋友圈里一条为灾区祈福的链接也被大家疯狂转发,通过爱心接力的方式传递祝愿。为灾区祈福,要求参与者输入姓名、地址,不到一天,点击量就超过了4000万。然而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条链接原来是不法分子为了骗取个人信息而建立的。当手机用户姓名地址被录入到网站后,这些个人信息的去向至今是个谜。
现在很多非法网站,链接,带有欺骗性质的网站、网页都成为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大量的个人信息被这些网站记录后,成为不法分子诈骗的资源。
第三:非法买卖
很多行业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料,如快递、教育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等等,这些行业从业人员一旦将客户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去年10月,吴江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吴江一名楼盘销售人员私下将小区232户业主的个人信息,悉数卖给装修、洁具、吊顶、橱柜等多家公司。一个楼盘销售员的中饱私囊,换来的代价是:业主饱受各种销售电话骚扰,有苦难言。
来源 姑苏晚报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