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海外发债达665亿美元 占亚洲43%
中资公司今年以G3货币(美元、欧元和日元)记名发行的债券已经达到665亿美元,超过了2013年全年的590亿美元。就在2009年,这一数据还仅是24亿美元。除日本外,大陆企业今年所发G3货币债量占亚洲全部的43%,而2009年时仅占3%。
交通银行与汽车生产商吉利成为中资公司发债大潮的最新一员,将今年大陆海外发债量推高至一个新水平。
数据供应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中资公司今年以G3货币(美元、欧元和日元)记名发行的债券已经达到665亿美元,超过了2013年全年的590亿美元。就在2009年,这一数据还仅是24亿美元。除日本外,大陆企业今年所发G3货币债量占亚洲全部的43%,而2009年时仅占3%。
随着中国领导层放宽海外发债监管,中资公司日益活跃于国际债券市场,引国际资本流入大陆。
华尔街见闻网站此前援引国际清算行(BIS)的报告介绍过,全球低利率环境刺激了投资者对高收益率资产的偏好,也使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得以扩大财务杠杆。该报告显示,2008至2012年间,在1/3的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的债务增速高于利润增速。
BIS在其《季度评估》(QuarterlyReview)报告中表示,2015年,包括巴西和中国在内的企业需要债务再融资900亿美元,而2017与2018年至多需要1300亿美元。一旦国内经济放缓或美元走强,它们将面临挑战。外围利率走强或者本币走弱可推升债券收益率,继而可能拖累该国经济增长,损害发行人和包括国际投资者和当地银行在内的债权人的利益。
大陆直发外债
交通银行成为大陆首家在公司总部直接发售外币记名债券的公司。交行今日以4.628%的利率,售出了12亿美元10年期的符合巴塞尔协议III的债券,用以补充二级资本。在此之前,这样的金融债只能通过离岸子公司或分支发行。这也是中资银行首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符合该新的全球资本规定的债券。
未来四年,巴III协议将在中国银行业逐渐实施,交行此举部分地也是在为新资本监管要求做准备。尽管大部分中国大型银行已经满足了2018年之前要求达到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最迟在2015年底必须达到9.5%,在2018年底达到11.5%),但是部分地由于担心资产质量恶化和国内信贷增长放缓,它们仍然试图增加额外的资本以作缓冲。
本周早些时候,中行和农行获批发行优先股——又一个资本缓冲工具。
巴克莱银行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仍需融资近一万亿元人民币。因此,中国银行业发债恐怕仍将活跃。
本周,大型民企吉利汽车也成功发售了3亿美元的五年期企业债,利率5.25%。
来源 财经网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