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白名单”出炉 优胜劣汰加速
经历数个月的等待后,“造船业白名单”终于出炉。
9月3日傍晚,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对首批入围《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进行了公示,共有51家企业入围。包括中船工业、中船重工、中远、中外运等几大国资集团旗下船厂,以及熔盛重工、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太平洋(601099,股吧)、舜天造船、金海重工等一批知名民营船企均榜上有名。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去年11月由工信部发布。这份文件对国内造船企业的生产设施、建造技术、质量保证体系、节能环保等多个环节提出要求,计划以提高行业标准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淘汰落后产能。
按照去年文件发布时工信部配发的解读,“造船白名单”将为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提供依据,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造船企业集中。这意味着银行信贷和政府补贴,未来都将向进入名单的国资船厂和知名民营船企继续倾斜,未予列入的企业将更难受到支持。
这也是延续国务院去年出台文件要求化解造船产能过剩的思路。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9月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透露,目前海运运力总体过剩,特别沿海部分已经达到30%。
51家船企国资占多数
按照公示名单,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简称“《条件》”)的船企共有51家。到本月22日,这些企业都处在公示期。
根据这份名单,南北两船、中远中海中外运三大航企旗下企业都入围了名单,21世纪经济报道粗略统计,约有近30家的央企和地方国企入围,占到六成。
以“两船”为例,中船工业集团旗下的广船、黄埔文冲、江南造船、外高桥(600648,股吧)、沪东,以及中船重工集团旗下的大船、山海关、武船、渤船等龙头船企悉数入围。中远旗下的南通川崎和大连川崎、中外运旗下的金陵船厂等也同样不出意外地现身名单。
而符合《条件》的民营船企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江苏的熔盛重工、太平洋海工、新扬子造船、新时代造船、舜天造船和浙江的金海重工、扬帆集团等也都顺利入围。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去年11月便已公布,企业名单是采取先申报后专家评审的方式。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了解,此次名单的保送是省市一级船舶工业主管部门和央企集团两条线分头进行,因此出现国资船企和地方知名船企占据名单的情况。除了上述央企和民营企业,山东、福建等地也有地方国资参与的船企入围。
而进入名单的企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实际评审阶段大概是7、8月间,实际是由中船协在负责,技术方面的评价有船级社参与。“评审开始前政府有专门开会提前协调,那个时候差不多就知道能入了。”
相应地,由于《条件》的高门槛,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将被排除在外。《条件》要求,企业不仅要有长期的土地使用权等基本条件,还对生产设备、建造工艺、技术研发和节能环保等提出了要求。
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在行业人士看来,中小民营船企被淘汰出名单其实去年就已经有迹象。工信部去年配发的解读称,名单将为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支持提供依据,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造船企业集中。换言之,政府补贴、银行信贷等都将向入围名单的企业倾斜。
事实上,《条件》本身也是国务院此前文件思路的延续。去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意见》时都明确提出了要完善行业准入条件。
造船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持续数年,到今年上半年集装箱、干散货的运力仍然过剩,各家航运企业也都表示这一局面还需几年时间消化。交通部副部长何建中9月3日表示,沿海运力过剩达到30%,其中干散货比例甚至更高。
为解决造船和航运近年来的持续低迷,国务院连续给予政策支持。酝酿已久的《海运业健康发展意见》9月3日终于出台,将海运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份文件提出了支持国内航运企业增加国内企业货源的政策。
在去年下半年,交通部首先出台了老旧船舶报废补贴方案,为中远、中海等航运央企淘汰旧船更新运能松绑。仅这一部分船型淘汰就使得上半年国内海运总运力同比减少了6%。
有要求匿名的专家对记者表示,去年开始的一系列文件和实施成果表明,中央将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的支持推动行业的优胜劣汰。去年工信部等12部委曾发文,明确到2015年船舶产业前十的企业造船完工量(行业集中度)要达到70%以上,但去年中国造船行业集中度尚不足60%。
而随着信贷资源和政府补贴向规模较大的企业倾斜,未来造船企业的订单对比也会更加明显。江苏上半年统计就发现,尽管订单增加,但大量订单集中在少数一批规模较大的船厂,而这种趋势还在持续。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