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台商”吴基滔
8月2日,农历七月七,江苏省昆山市度过了一个最凄惨的“七夕”节。因“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爆炸案,整个城市取消了所有娱乐活动,人们在广场上点燃烛光,向罹难者默哀,彼时,遇难人数已经达65人。
昆山X104公路沿线都是金属加工企业,基本都是台企。昆山的台企之多,以至于有“小台北”之称,那里聚集了四千多家台资企业,近十万名台商与干部常住,台商对当地的总投资额已逾五百亿美元,占全大陆台资的九分之一。在南河路上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原本只是其中一家,公司董事长吴基滔是台湾彰化县人,美国籍。
那天6时40分,在办公区会议室,从台湾赶来的公司董事长吴基滔敲着桌子说起了安全问题。他要求,必须更换两个月前在抛光车间起火的除尘设备,并找一个本科毕业,有经验的安全员。
但在场的一个林姓副总提出异议,现在这批单子的活儿要8月10日才能干完,“现在更新安全设备会影响产能。”
吴基滔没能等到8月10日更新除尘设备。7点37分钟,轮毂抛光车间里弥漫在空气中的铝粉超过了每立方米40克的浓度,遭遇明火爆炸,车间瞬间成为火海,浓烟冲天几十米,在车间的261名工人深陷火海。
8月3日,当日参与救援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向搜狐财经讲述,事发后,出租车公司呼吁司机们前去参与救援。仅他当天5次就载了7、8个受伤者,其中一位男工大面积烧伤,另有一位女工衣服被烧光,他脱下外套盖在她身上。
灾难发生后,台湾方面反应迅速,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副董事长兼发言人马绍章8月2日上午就江苏省昆山台厂爆炸事件表示,已致电给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表达慰问、关心之意,而“海协会”也表示会尽全力协助台商。 马绍章说,他也致电给吴基滔,表明若需协助,可向“海基会”提出。 马绍章引述吴基滔的回应说,当时死亡人数不确定、事件正在调查中,如果有需要协助会向海基会联络。马绍章说,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吴基滔口气相当沮丧,暂时没想到需要其他后续支持。
到了8月4日,由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任组长的事故调查组确定,粉尘浓度超标,遇火爆炸,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调查组还认为责任主体是中荣金属制品公司,主要责任人是企业董事长吴基滔等。
公告发布前,吴基滔以及4个高管早已被警方控制。据当地警方说他“在派出所接受审查时当场瘫倒在地,询问过程中也显得无精打采。”
“上阵父子兵”
昆山是一座因“台”而起的城市。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昆山是苏州地区最差的县,一开始是“小八子”,江阴、无锡从苏州分离之后,因为一直是苏州地区倒数第一名,昆山人就用“小六子”这个带有浓郁吴侬味道的称号自嘲。直到1989年,昆山还到处是稻田,县城只有几条小街,没有任何出租车,只有三辆从越战俘虏的美军吉普车,到了晚上7时,县城一片漆黑。电话机要用手摇才能打到上海。
1984年,昆山自费建设了一个工业新区,尤其是上海浦东开发后,昆山开始大规模地招商引资。1990年的10月,随着昆山首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有限公司投产,纷至沓来的台商改变了昆山的命运。
当时的昆山政府每天派遣一组人员在上海虹桥机场接机大厅“守株待兔”,向海内外客商吆喝“昆山”,据说许多台商就是这样被一下飞机被“忽悠”到了昆山。为了打动前来投资的台商,昆山推出了外商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后经常性服务等“三大服务体系”,还打出了“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不对投资者说不”、“院内的事企业负责,院外的事政府负责”等口号。
1998年中荣金属来到昆山,据1998年8月的昆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意向协议书,当时昆山市国土管理局将昆山开发区的兵西工业配套区内的3.33万平方米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给了中荣金属公司,出让地价近500万元。
那一年,吴基滔刚刚加入中荣金属,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现任董事长的吴基滔并非公司的创始人。他1987到1990年就读于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1991至1992年在美国金门大学获得国际金融硕士学位后,加入了美国HAUPHSHIRE CO,LTD公司,此后入职台湾宏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