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与不贷,银行陷钢贸迷局
几年前,在房地产市场繁荣之际,钢材预期被市场大肆炒作,在“联贷联保”的融资模式下,钢贸业被以银行为主的资本裹挟急速膨胀,曾经繁极一时。而今,房地产降温,钢铁产能过剩,钢贸行业不良贷款集中爆发。
巨大的风险让银行不自觉地加大了对钢贸企业回抽资金的力度,但从银监局的态度来看,银行又不能对钢贸企业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于是,贷还是不贷,银行很为难。
年后,小路变得很纠结:高兴的是,她新增了好几个潜在客户,既有国资背景的企业,也有民资“土豪”;担忧的是,这几个客户都和钢铁行业有关。
作为江苏某国有银行支行一位年轻的“80后”贷款客户经理,小路最纠结的还是“该不该授信”及贷款风险问题。几经选择,并请教了上司和其他同行之后,小路最终揽下了一家背靠地方国资的钢铁企业,舍弃了被她朋友称为“土豪”的钢贸圈客户。
“虽然我也知道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不怎么好,但毕竟,人家企业还在生产,有厂房,更背靠国资。所以,我们银行和我自己都觉得选择这家企业作为客户,不会有太大风险。”2月28日晚,小路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反观钢贸商群体,媒体的报道里也不断提及上海钢贸圈的风险,同时,去年江苏其他支行在少数钢贸商跑路事件中‘吃的亏’,我也有所了解。”
“因此,我选择了比较稳妥的一方。”小路对本报透露,“据我了解,目前除非有特殊情况,或有足够的资产作为抵押物,就我们支行看,已基本上不会再给钢贸圈贷款了。”
不止是江苏的这家支行。日前,有银行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称,上海地区,五大银行亦暂停了对钢贸商的授信,且短期似乎“没有结束的迹象”。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2月下旬在和钢铁圈内人士的接触中,却得到了另一番信息:上海的一些银行重新对钢贸商“敞开了怀抱”。一位周宁籍的钢贸商此前甚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上述银行“还包括部分国有银行”。但该钢贸商没有向记者透露更详细的名单。
“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经营策略,即使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策略也不完全一样。”近日,一位2007年起就与钢贸商打交道、现已跳槽到浙江某中小银行的贷款客户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也许,双方说的情况都没错。但可以确定,前阶段上海钢贸大王肖家守‘出事’,可能会进一步加大银行对钢贸圈的‘戒心’。”
事实上,稍早前就有消息称,“2013年12月中旬,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做好钢贸行业的风险防控工作,并重点调研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四川、福建、深圳、广东八个省市,研究钢贸信贷行业的基本情况、特征、成因和防范措施。”
限贷钢贸商?
“对钢贸商来说,最好的年代是2009年,到处是豪车,后面跟着信贷员。最坏的年代是2012年,到处被追债,甚至最终跑路。”这是2012年夏天,江苏钢贸商陈先生对《国际金融报》发出的感慨。
今年春节前,当记者再次遇到陈先生时,他给出的感慨仍是“最坏的年代依然没有完全过去”。
言犹在耳,就在农历大年初一,被称为上海“钢贸大王”的肖家守资产被冻结,再次证实钢贸圈的日子“不太好过”。当天,A股上市公司宁夏新日恒力发布公告称,1月28日,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新日接到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关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诉肖家守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作出的民事裁定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坏日子”还在继续。3月3日晚,杭锅股份发布公告称,2013年,该公司新增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02588亿元,占201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绝对值的89.32%。
其中,杭锅股份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来自于钢贸业务。根据公告,杭锅股份全资子公司杭锅江南能源和宁波杭锅江南对龙海钢铁新增特别坏账准备1.8亿元,占2012年度公司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绝对值的53.13%。
就在圈内人还在反思肖家守和另一位钢贸圈“大佬”周华瑞陷入钢贸担保官司及“钢贸企业究竟怎么了”之际,《国际金融报》记者日前又从银行业内人士处获得了另一个对钢贸商群体不太好的消息:五大银行对钢贸商已经“不给贷款了”,并在“压缩这一块的业务”。“我得到的信息是,短期内,这种情况或不会改变。”该业内人士透露。
该人士透露的消息或非毫无根据。据媒体报道,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今年2月在201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透露,其新增的不良资产主要是2011年-2013年间形成的钢贸行业不良贷款,“其中,最突出的是以上海为主的钢贸商”。此前,中信银行已宣布将不良资产损失核销额度提高至52亿元。
稍早前,钢铁圈人士也公开撰文称,“目前,包括民生、光大、招行、交行、工行、浦发等多家银行都在内部对钢贸信贷进行了严格限制,大部分银行机构基本叫停了单纯的钢贸企业互联互保授信模式,要求客户追加抵押、保证等有效担保,并对表内外的授信总量实行控制。”
小路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她所在的支行已经没有钢贸商客户。“也许以前有,但2012年那波钢贸商‘寒潮’来了之后,我们进行了集中学习,避免对银行造成大规模的冲击和波及。”小路介绍。
不过,针对上述信息,在一些钢贸圈人士看来,上述限贷的情况没这么严重。2月中旬,一位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现在的情况是,肖家守“资产被冻结”的情况并不意外,与2012年相比也没有太多的不同,“只不过,由于涉及到上市公司,加上肖家守本人也具有影响力,因此,才引起了大范围关注。同时,他也是在为以前的情况‘埋单’。近期看,钢贸商群体至少有稳步反弹的态势,且银行并没有完全‘掐死’钢贸商的信贷”。
此前在对松江钢材城的调查中,一位周姓周宁籍钢贸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肖家守的事没有影响到他个人的业务,也不会改变2014年会好转的预期。他当时对本报举的一个例子就是:不仅是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一些国有银行也重新对他们钢贸商群体“授信”。
传闻因何出现
对于银行圈和钢贸圈两种不同的说法,《国际金融报》记者试图向上海有关部门及多家银行求证,但截至发稿,他们均保持了缄默。随后,记者又查阅了各家银行近期公开的一些信息发现,至少官方层面,并未提及与“钢贸商限贷”有关的字眼。
从公开渠道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是,去年5月,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曾表示,要对钢贸业进行评级放贷。“为什么要进行评级?就是想要给社会一个信号:钢贸这个行业,不会在上海消失。”廖岷当时公开表示,“把一些有信誉,好的企业挑选出来,银行要给予支持。”
“上海银监局的态度,从一开始就希望银行不要‘一刀切’。”廖岷还表示。
那么,如果仅从廖岷去年表态的基调看,为何会出现银行限贷的传闻?
“一个词:风险。”上述浙江中小银行的贷款客户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不是因为出现了肖家守这件事才让银行紧张,而是这个行业本身,近年来累计的风险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也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比如,在互联互保模式下,钢贸商当时能用1000万元的货物贷出1亿元资金来,但一旦这家钢贸商的资金链不能及时回笼,那么,银行将承担极高杠杆的风险。这显然不会为银行所接受。”她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就认为,“2014年将是钢贸风险最终大面积爆发的一年。”
“钢贸和其他行业有很大不同,损失率非常高,若短期内全部暴露,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会急剧上升。”连平对外称,“所以,银行采取各种挽损的措施,体现在不良率上应该说有一定程度的保留,2013年并没有完全暴露,损失状况最终可能在2014年基本暴露出来。”
公开报道的资料显示,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春节前一次会议上谈及钢贸风险时说,“因企业互联互保引发的风险传染比较严重,部分地区的钢贸企业从‘抱团欠款’转向‘抱团逃废债’,区域信用风险有所恶化。”
小路也说,当初之所以选择授信给国有企业,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企业背靠国资,还得起债,同时,也有地皮、开工的机器和产品等多重资产作保障”。“那么,换位思考,同等条件下,银行今年显然不会考虑资质相对较差的钢贸商群体。”小路说。
“限贷消息的出现并不意外,这反映了银行仍不看好钢贸商群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盛志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归根到底,这或许不是银行的错,也不是钢贸商的错。主要原因还是国内钢铁行业不景气,进而又拖累了作为‘中间层’的钢贸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2013年年中的一项统计显示,去年上半年,纳入中钢协统计范围内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0.13%,到去年6月单月,利润一度降至-0.23%,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用通俗的话解释,钢厂卖一吨钢还不够买一根冰棍,而本就处于“价格倒挂”下的钢贸商或许只能自己贴钱度日。
“总结来看,一方面,银行肯定会评估整个行业的走势和风险;另一方面,以现在的利润水平,钢贸商本身也还不起巨额的贷款,更贷不起有关款项。因此,即使没有市场传闻,也能知道整体钢贸商的金融环境并不是那么好。”盛志诚表示。
与“钱紧”亦有关联
在小路看来,站在银行的角度,另一个要点就是相对“钱紧”。“由于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没有改变,且短时间内不可能大量‘开闸放水’,因而,做个不恰当的假设,总行有100元的总授信规模,那么,在‘钱紧’的预期下,发放到分行的规模可能只有20元,再到地方支行,可能只有5元。”小路介绍,“但当地,所有的项目加起来,潜在的贷款需求可能会有20元。进而,在银行资金相对不充裕、总行要求合理控制风险及银行出于事实上的‘卖方市场’地位下,5元的额度肯定会投入到回报大、风险小的项目中。”
“但假如没有‘钱紧’的情况,授信额度也非常充足,或许,风险相对较高的钢贸商群体,也会成为信贷员们的主攻对象。”小路解释。
不过,对于钢贸商来说,指望今年资金充裕、央行会“开闸放水”的情况或许并不现实。官方此前的消息是,2014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今年2月在《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一步揭示了下一个阶段货币政策的总思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从具体分布看,2014年的信贷政策提出“要抓好科技文化金融政策措施落实工作”,开发适合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特点的融资产品,支持信息消费、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这其中,并未提到与钢铁行业有关的任何字眼。
“但钢贸商群体的发展,还是离不开银行。”盛志诚认为,“一方面,中国钢铁行业这么多年的发展中,钢贸商群体实际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打通了钢铁流通市场,完善了上下游连接;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钢贸商都有问题,同时,一旦钢贸商全部消失,对市场产生的负面作用可能也更大。因此,整个行业也不希望银行抛弃钢贸商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金融报》记者今年1月在参加第七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曾了解到,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认为,钢铁行业是“一个太大的行业”,这个行业离开了产业金融支持根本就玩不转,所以,要推进银行业重新和钢铁业展开更好合作,吸取长三角地区钢贸事件的教训,重新加固两者的关系。
董宝青透露,去年12月,工信部组织了10家银行的总行与10家著名企业的研讨会,共同研讨在线金融问题,这10家企业中,有6家为钢铁流通企业。
银行业的应对
目前来看,钢贸商对银行的风险也不可小视。公开数据是,2011年末,全国钢贸类贷款总额已近1.89万亿元,占银行业贷款总额约3.5%。
西本新干线分析师邱跃成认为,“未来行业可能会逐渐进入一个萎缩期。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钢贸商逐步退出这个行业,整个行业活跃度、关注度都会降低,但与此同时,会使得行业秩序更加规范些。”从这个角度看,银行在钢贸领域的风险或不会再次加大。
“总体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水平仍相对较低,拨备也较为充足,未来虽继续面临压力,但行业整体风险可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此前的分析也强调。
在上述贷款经理看来,通过这几年钢贸圈的种种纠葛,实际上也是再次给银行提醒:切勿盲目跟风,同时,不要只想着短期利益,而不去好好判断行业的未来趋势。
“切实加强对宏观、区域经济和行业的研究。银行经营需要顺势而为。为此,必须做好宏观、区域、行业等前瞻性研究,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并明确可能对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做好决策参考。”建设银行研究部此前撰文称,从钢贸贷款的关联行业来看,钢贸行业介于上游钢铁行业和下游建筑、汽车、交通等行业之间,前者长期产能严重过剩,后者又受宏观政策的密切影响,导致钢贸行业本身变幻莫测,极需研究。
建设银行研究部建议“妥善处理好风险管控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商业银行首先是经营风险的机构。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前几年政策刺激下,商业银行的经营正处于风险上升期,此时更需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思路,在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的平衡上优先风险控制”。
建设银行研究部还建议“提高对银行信贷政策的执行力”。“2012年钢贸贷款风险爆发前后,监管层就对钢贸贷款的潜在风险进行了提示,大部分商业银行也相应制订了应对办法,但钢贸贷款风险最后依然集中爆发,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就是执行不到位。”该建议说,“如钢贸贷款风险显现后,多家商业银行都要求自身机构不得再增加钢贸贷款规模,但部分银行下属分行在这条对策的执行上却大打折扣,导致风险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损失增大。”
事实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中国银行业》杂志创刊号上建议银行:公司治理方面,在巩固近十年来股份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要健全和完善“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和制衡有效、激励兼容的运行机制,同时,积极改进绩效考评办法,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逐步扭转追求规模高增速、业绩高指标、利润高增长的盲目扩张惯性思维。
另外,在风险治理方面,尚福林称,要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建立覆盖非信贷和表外资产的全口径分层次资本占用和风险拨备等制度,同时强化集团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监管机构的监督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不久,尚福林刚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银行要利用信贷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发展消费金融、助推消费升级,加快完善银行业消费服务功能,优化刷卡消费环境等。另外,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能。支持银行与网络、电信运营商开展高水平、深层次合作。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