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偏爱纸质书 生活与阅读难两全
工作压力大、家庭琐事多、生活节奏快、时间不够用……提及读书,人们似乎总有万般理由“放下”。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8.6%。昨天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记者走进上海“最美书店”钟书阁和一些图书馆,随机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市民,调查市民阅读状况。
上海人仍偏爱纸质书
最新的上海市民阅读报告显示,纸质阅读仍占优势地位,高出数字阅读25.15%。70.65%被调查者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
东华大学本科生顾兆辉在完成正常学业之外,每天至少花两小时读书。他说:“专业课程重要,但学业之外的综合人文素养也很重要,课余时间我会选择中外文学经典名著陶冶情操。”而对于正准备考研的学生刘佳佳来说,读书没那么轻松,每天要背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词汇,“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读书当然也要因时而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专业相关的实用书和生活类科普书成为许多成年人的阅读首选。今年36岁的袁俊骅是一家食品公司总经理,最近公司在松江新开厂房,他深感自己在公司管理和企业经营方面仍有欠缺,于是买来《生产与运作管理》等书,“学习一些现代管理知识,给创业加把力。”
记者随机采访的30位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中,平时读书的约占八成。从阅读内容来看,男性比较偏爱政治、军事类读物,女性则钟情艺术、人文和心理类读物。
生活与阅读难两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影响上海市民阅读的主要因素就是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其次还有图书价格和阅读环境等。
“白天工作,晚上带孩子,剩下的阅读时间真不多。”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的刘先生说,工作有应酬,下班后还要做家务,周末要陪孩子学习、玩耍,留给自己读书的时间就更有限了。
图书价格偏高也是导致市民少买、少读的一大原因,尤其对于收入相对偏低的群体来说,动辄四五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图书令人望而却步。也有人对现在一些畅销书的内容和质量颇有微词。一位市民说,有些书外表华丽,可是翻开内容却毫无意义,给人启发不大。
读书环境也影响人们阅读。对多数受访市民来说,他们较少去图书馆,但在家里或单位又难以静下心来看书。松江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社会节奏加快和新媒体普及,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不少人读短文章多、读长文章少,浅阅读多、深阅读少,“一些人甚至只在微信朋友圈里阅读,这其实不叫阅读。”
电脑时代别忘“手写我心”
相较于传统读书方式,电子阅读已成为一大趋势。受访市民中,多数人都有用电脑、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进行阅读的习惯,尤其是利用上下班乘地铁、公交车的“闲碎时间”进行电子阅读。一名公务员说,电子阅读器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容量大,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二是重量轻,便于携带,“有了阅读器无论是出差,还是等车,可以随时随地阅读。”
记者发现,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阅读,市民们普遍“看得多,写得少”。一位在妇联系统工作的刘女士说,“很多人会随时代而‘跟风’。”博客时代许多人习惯在网上写日记,进入微博和微信时代就基本不写文章了。
昨天,在钟书阁里,松江区岳阳街道高乐小区居民方红展示的“家庭记事本”,吸引了不少读者视线。A4纸大小的本子里,映入眼帘的是娟秀字迹,工整记录了家庭轶事和生活见闻。作者方红退休前曾是名小学校长,她说,电脑时代许多人提笔忘字,不妨做个有心人,记录下对家庭和社会的感悟,今后这些可以作为“家庭财富”传给子女。在她的提议下,松江区文明办和区妇联给24万户家庭发放“家庭记事本”,鼓励市民“手写我心”。
来源 解放日报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