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顽石成金
从开发全球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技术到将“呆矿”变成战略资源,从大量依赖进口到掌控国际钒产品话语权,从“弃石”到实现钛资源“通吃”,攀钢紧握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成功开启了攀西大裂谷宝藏之门。
50年光荣的拓荒历程,铸就了钒钛资源创新开发利用的流金岁月;50年艰辛的风雨洗礼,打造出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利用的排头兵。
攻克世界难题,“呆矿”变战略资源
10月份,一条好消息从西昌钢钒传出,9月份,该公司炼铁厂高炉钒钛矿使用比例达到83.5%,创攀钢在高炉冶炼中使用钒钛矿比例的历史最好水平。
然而,50年前,谁也不会想到,攀钢开发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资料显示,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属于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如果采用常规方法冶炼,会出现炉渣粘稠、渣铁不分、炉缸堆积等现象,难以正常生产。为此,前苏联专家曾经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描述为“呆矿”。
能否攻克这一难关,将直接关系到攀西钒钛资源开发利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梦想昭示未来,目标引领方向。从1958年开始,我国冶金战线广大科研人员开始进行试验。特别是由原冶金部组织的多家科研生产单位的专家108人,在承德、西昌、北京等地进行冶炼试验,先后试炼了1200多炉次。“由风口喷吹精矿粉氧化炉渣,防止变稠”、“从渣口喷吹精矿粉和压缩空气”一个一个试验方案被提出来,被验证。冶炼技术上采用“两低一高一喷枪”的操作制度,是可以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这为攀钢高炉的建设和投产奠定了基础。
1970年7月1日,攀钢第一炉铁水娩出。攀钢的第一炉铁水,辉映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攀钢人的骄傲。
星移斗转,岁月流金。在投产后的40多年里,攀钢对钒钛磁铁矿冶炼过程中的粘罐、泡沫渣、铁损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钒钛矿高炉富氧鼓风技术、喷煤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们始终致力于高炉的经济冶炼,铁损由10%降低到3.5%,燃料比由700公斤/吨铁降为425公斤/吨铁。”攀钢钒炼铁厂生产技术室副主任陈明华说,不仅如此,辅材消耗和班组职工的劳动强度也大幅度降低。
从攻克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世界难题,到完全掌握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强化冶炼技术,进而实现经济技术指标不断优化,50年来,攀钢人把曾经的“呆矿”转变为源源不断的战略资源。
自主开发多项钒工艺技术,成为全球第一产钒企业
作为一种战略物资,钒在19世纪被发现后,便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和航天等诸多领域,被誉为钢铁中的“黄金”。
“由于我国对钒的开发与利用相对较晚,技术落后,产品初级,且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需要,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不得不花费当时非常宝贵的外汇从国外进口。”研究院钒钛冶金研究所所长孙朝晖说。
为此,国家对攀西钒资源的开发利用寄予厚望。1970年,攀钢投产。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攀钢对钒资源的开发揭开了序幕。
经过近10年的艰苦攻关,攀钢自行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雾化提钒技术,使我国由钒的进口国一跃成为钒的出口国。随后,攀钢又着手进行工艺技术比雾化提钒更为先进的转炉提钒生产工艺的研究。1985年,具有攀钢特色的转炉提钒技术开发成功,使钒的氧化率提高5%以上,半钢中的残钒降到了0.04%以下。
“这仅仅是攀钢在钒资源开发中迈出的一小步。”孙朝晖说,攀钢的梦想是打造中国自己的钒产业。
这样的初衷,支撑着攀钢在圆梦我国民族钒产业的创新之路上越走越广。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攀钢先后开发出国内独有的五氧化二钒生产工艺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氧化二钒生产技术。
但攀钢并没有因此停止前进的脚步。1997年,攀钢又开始了攻克钒氮合金这一当时世界顶级技术的艰难之旅。
此前的20多年,由于其技术难度太高、生产难度太大,能做到商业化生产钒氮合金的厂家只有美国钒公司。而美国人为了独霸市场,一直对其拥有的钒氮合金技术严格保密、不报道、不转让。
在对钒氮合金技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攀钢经过数年探索攻关,一举摘下了钒领域的“金苹果”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