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短期利好楼市刺激成交 前景仍持续堪忧
降息成为房地产行业的直接利好,但房地产行业的高库存和结构性困局仍然未解。广大的二三四线城市商品房普遍过剩,非流动性放松所能缓解。降息带来的将是一线城市、部分热点城市与其他城市更大的分化。
1月份CPI同比跌破1%,创下了5年多以来的新低;M2同比增速也降至10.8%,创下了近20年来的最低值。
这是央行降息的大背景。2月28日晚间,央行宣布,自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这成为房地产行业的直接利好。房地产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降息通道已经开启。目前市场上的房贷利率相当于降息前的9折,困扰行业的流动性问题已经不再存在。
但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的高库存和结构性困局仍然未解。广大的二三四线城市商品房普遍过剩,非流动性放松所能缓解。降息带来的将是一线城市、部分热点城市与其他城市更大的分化。
短期刺激成交
2014年11月的降息使得楼市在四季度呈现翘尾之势。然而2015年首月,楼市上涨势头戛然而止,显示降息、降准“药效”在递减。
因春节因素所致,2月份一般是传统的淡季,但今年2月新房市场整体表现均逊于之前两年。中原地产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数据显示,与2013年、2014年相比,今年2月新建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下降15%及14%。其中,一线城市表现略好于2014年,同比微升2%,但逊于2013年,降幅达21%。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同比2014年分别下降15%及12%。在去年2月成交平平的情况下,今年同比数据出现进一步下滑,意味着当前市场压力不减。
中信建投地产研究小组认为,对于地产行业而言,最新一轮的降息将实质性降低购房成本,当前贷款利率相当于降息前9折,首套房平均贷款利率已经低于销售火爆的2013年,过去压制地产市场流动性因素已经不再存在。
随着春节效应结束,房企推盘力度将步入正轨,结合此次降息契机,中信建投看好一线城市和二线省会城市的后续表现,3月楼市小阳春值得期待。
CRIC研究中心杨科伟亦指出,对购房者短期而言,降息后以贷款100万元、30年期限、基准利率、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月供将比此次降息前减少159元,而较2014年11月22日降息之前更是减少大幅419元。这将对仍在观望的购房者出手入市有莫大激励,短期内部分需求将会得到有效释放。
此外,在已经进入降息周期的情况下,社会资金量整体宽裕,房企融资渠道拓宽,基金、信托等都将为其带来资金供给,尤其对于上市房企而言,股市融资更为便利,房企未来融资成本势必会有所降低。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房企当前持续下滑的盈利能力或将有所改善。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则对3月楼市态度谨慎。他说,开年之际,开发商推盘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刚需、改善主导的市场需求平稳有限,因此3月整体难以出现明显全面上扬行情。
结构性风险仍存
亿翰智库认为,目前房地产行业仍存在较大风险。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外部来看,由于整体通缩环境的形成以及国际大宗资产价格持续低迷,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属性正在逐渐淡化。
从本轮调整周期来看,2014年无论是土地还是住宅成交市场的调整并不明显,尤其是在价格方面没有出清,一二线城市甚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而地方政府过早的介入救市起了副作用,行业调整不充分的隐忧仍然存在。
通过加大推货量与政策宽松相结合,将会有助于销售情况的复苏。但从绝对量上来看,由于前期需求的大量释放以及本轮降息效应递减,因此预期整体影响力度将会弱于去年11月降息后带来的井喷式增加。另一方面,降息也无法彻底缓解行业内尚未得到彻底调整的量价关系。
杨科伟称,虽然整体已经进入了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但对购房者更关心的利率而言,对低折扣利率仍无法过度奢望。
本次降息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进一步放大至1.3倍,以一年期存款为例,降息之前利率为3.3%,降息之后为3.25%(上浮1.3倍),银行揽储成本相差无几,而贷款利率则减少了0.25个百分点,银行存贷息差将再次缩小0.2个百分点;个人房贷业务必将大大压缩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将直接影响银行投放个人房贷的积极性,银行对于资本的趋利性会让其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收益率更高的标的。对购房者而言,要奢望获取0.7折的优惠利率更不可能,甚至基准利率也难以保证。
“短期的单方面货币刺激难疏房地产行业结构性过剩的困局。”杨科伟表示,当前,部分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将持续低迷,楼市供应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出现,一是城市市场结构性过剩,一是产品类型结构性过剩,多数城市的中低端的首次置业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而这些问题绝非货币灌入便能迎刃而解的,需要“一揽子”政策措施同时发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化,将人口导入以及分散,创造需求、平衡需求,才能真正摆脱过剩困局。
因此,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去库存仍是2015年之根本,积极营销跑量才是王道。
张大伟预测,3月市场有望逐步升温,同时城市间分化格局将更为明显。从单个城市来看,前期一些采取财政补贴购房的城市也难有起色。该类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且经济产业发展不佳导致缺乏人口吸引力的地区,前景仍将持续堪忧。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