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

意见反馈

|

分享到:
资讯首页| 查现货| 视点| 图片| 中厚板行情| 聚焦| 上游| 下游| 快讯| 评述| 专家| 调价
关键词:

长安汽车如何实现"逆袭"

 时间:2014-07-26 13:29:00编辑:arince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自主品牌一片低迷,长安汽车却实现了逆势高速增长,这种速度是否具备可持续性,是长安汽车目前最需要考虑的。而对于其他自主车企而言,没有标准化、可复制的知识技术体系,短暂的产品成功很难走得更

  自主品牌一片低迷,长安汽车却实现了逆势高速增长,这种速度是否具备可持续性,是长安汽车目前最需要考虑的。而对于其他自主车企而言,没有标准化、可复制的知识技术体系,短暂的产品成功很难走得更远。

  长安汽车如何实现

  徐留平最近很忙,这几天他再次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热门人物。

  作为长安汽车董事长,他上次引起媒体的关注是在今年2月份,当时的长安汽车人事大变动,原本已经基本确定退任的徐留平最终继续留任,消息一出,引来业界的集中关注。

  而这次被广泛关注是因为长安汽车发布了一组数字:长安自主品牌销量突破1000万辆。这个数字立刻成为业内的热门话题。要知道,这就意味着长安汽车成为中国自主品牌首个突破“千万辆”的车企。

  在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尤其显得珍贵和发人深省。近两年来一直凭借SUV热潮而业绩大幅增长的长城汽车,身陷“H8推迟上市”的舆论风波中,并连续出现销量下滑。与之相对比,“崛起”的长安汽车甚至被视为是最有潜力取代长城汽车成为自主品牌新标杆的企业。

  从1984年进入汽车领域以来,长安汽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2001年,长安第100万辆自主品牌下线,这一共用了17年时间。2009年,第600万辆汽车交付,只用了8年。2012年,随着长安逸动的上市,长安步入了新车上市和销量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今年完成了第1000万辆的目标,5年时间完成500万辆的增长。

  今年以来,长安的增长仍然在继续。相关数据显示,5月,长安汽车销售21.8万辆,同比增长34.6%。其中,长安自主乘用车销售6.2万辆,同比增长45.1%。1-5月,累计销售110.5万辆,同比增长25.7%,实现了第一阵营的第一增速。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33.1万辆,同比增长42.8 %,继续保持国内品牌的第一增速。

  连年的5%

  如果说非要找一个最直接的能够支撑长安高速增长的原因,或许就是多年来的重研发。长安汽车动力研究院院长詹樟松表示,中国地域辽阔,可以在各种极限情况下进行汽车实验。火焰山夏天的地表温度可以达到70度,漠河冬天能达到零下40度,从极高温到极低温,长安都一丝不苟地进行实验。

  今年6月,长安对外公布将再投入30亿元在重庆鱼嘴地区建设新的研发基地。而在过去的5年,长安汽车已经投入了160多亿元用于技术研发。根据长安公布的“2020规划”,下一个五年研发资金的投入近300亿元。其中,整体研发费用的20%用于先期研究,如无人驾驶等。

  长安汽车高层曾表示,长安汽车坚持将每年销售收入的5%投入自主品牌研发领域,而在自主轿车发展初期,这一比例更高,达到20%到30%。“十五”期间投入40亿元,“十一五”期间投入120亿元,到十二五”期间,更是投入200亿元加强产品和研发能力建设。这在自主品牌中,是绝无仅有的大手笔。

  从2003年开始,长安汽车就已经先后在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设立研发中心。此外在国内,重庆、上海、北京、哈尔滨和江西五地长安汽车设有研发基地。随着重庆研发基地的加入,长安研发布局将更加完善。

  目前长安研发团队已有6000多人。据长安内部人士介绍,研发团队规模在2020年预计将达到1万人以上。

  对于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来说,长安的高速增长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在千万辆车揭牌仪式上,张宝林总结了长安快速发展的四点原因:坚持市场导向;持续打造研发能力;认真遵循汽车业的发展规律和研究规律,老老实实做好产品;不断把握一些新的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张宝林介绍:“认真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这是长安在自主创新、核心能力建设方面的一大特色。我们不是不想走捷径,但更多的是在踏踏实实搞研发。品质试验验证体系CA-TVS,包括357项整车试验,289项系统级集成匹配试验,3000多项零部件级试验。这些东西坚持下来就是遵循产业发展方向。”

  长安汽车的这种模式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定义为“长安模式”。如今,在国际公认的研发领域292项关键技术中,长安汽车已经掌握了272项。截止到2012年底,长安汽车累计申请专利5739件,其中,发明专利1363件。此外,长安还拥有专业研发人员6000余人,高级专家200余人,外籍人才300余人,先后1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在无人驾驶、语音控制、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长安汽车都做了大量技术储备。例如在智能化新技术研发方面,长安的研发人员大约占研发团队总数的10%,每年研发费用约占整体研发费用的20%。

  破解产能困局

  虽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逆势而上的长安依然存在隐患。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长安汽车一共售出了24.52万辆长安牌轿车,同比增长37.9%,而反观同期一共售出24.7万辆的长城汽车,同比下滑1%的态势似乎已有“让座”迹象。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的份额也在不断上升。长安汽车的增速从2011年的5.2%,已攀升至2013年的9.1%,而今年1~4月则进一步涨至12.4%。然而,市场的持续热销也让长安汽车的众多高层感到烦恼,CS75上市的时候,月订单达3万辆,但产能短不足致严重的供不应求。

  “我最近都不敢上网,因为一上网就被骂,我现在也不敢转CS75的微博,一转了后面就有一片骂声,说我不务正业,还不赶紧回去多弄点产量。但产能提升是一个爬坡的过程,这是多年来长安总结的经验,不可违背。估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基本上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朱华荣说道。

  事关产能的问题让市场上大多数消费者迟迟都未能等到自己的爱车。

  据知情人士透漏,长安自主轿车产能主要集中在重庆、北京两大生产基地,总产能仅为38万辆。其中重庆的渝北工厂产能为28万辆,北京工厂产能10万辆。而目前除睿骋外,所有的长安自主乘用车均在重庆工厂生产。长安汽车去年的销量为38万辆,明显已达到其工厂的产能极限。

  今年3月,长安汽车发布一则公告称,长安拟自筹资金收购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持有的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长安汽车方面表示,收购目的是快速扩充自主品牌轿车产能,节约新建产能投放时间。

  今年把年销售目标设定在60万辆的长安汽车,新工厂的建成投产显然已迫在眉睫。收购合肥长安后,可以充分利用其完善的厂房、生产线及辅助公用工程设施条件,快速形成生产能力,项目建设期可以缩短24个月以上,有效解决公司2015年及之后自主品牌乘用车产能不足的问题。

  长安汽车发布的业绩公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8.5亿~2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7.19%-273.64%,其中长安品牌轿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成为亮点。而一希望在自主业务上寻求盈利的长安汽车,终于在近期迎来了回报。

  “过去几年,长安福特收益都占到整个长安集团报表的100%以上,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长安的自主业务是亏的,而合资企业却占比很高甚至超过百分之百。 这也是为什么长安自主品牌要快速发展、贡献利润的原因。”长安的高管曾经表示,长安的自主品牌将在2013年或2014年实现盈利。“一旦自主品牌盈利,长安的利润结构将会有一个极大的改善。”

  今年一季度,据长安提供的财务数据显示,长安汽车实现了首次盈利,然而长安福特贡献的利润仍然占据着长安汽车整体业绩的绝大部分。未来长安汽车能否实现自主与合资“两条腿”平衡走路,不仅对长安汽车自主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在现阶段实现自主业务盈利后,对未来整体上市有着实质性帮助。

  难走更远?

  “大家都说长安状况比较好,但我们并不认为我们已经到了发展非常好的时候,我们每天都是如履薄冰,随时都有倒下去的可能。”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朱华荣说。

  最近几个月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张宝林认为,中国品牌前几年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正处于调整期。同时,行业增速比前几年趋缓,也处于一个调整期。由于进入调整期,就出现了有的企业发展不快甚至倒退的现象。未来汽车业总体上还是会发展的,但竞争可能比现在更加激烈,对自主板块压力会更大。

  “到现在为止我依然坚定地认为,未来中国品牌还有发展的空间,关键是怎么发展。一个是对市场的战略研判,第二个就是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体系管理方面的手段,把产品做得比过去更好一点,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成本方面都做得更好,保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逆势而上。”朱华荣说。

  上2014年北京车展上,长安汽车发布了乘用车品牌口号

相关内容检索: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舞钢现货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今日推荐

10月17日新钢部分产品价格调整信息

  10月17日,新钢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

10月17日江苏连钢建筑钢材价格调整信息

10月17日,江苏连钢对建筑钢材出厂价格进行了调整,本次调...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舞钢现货网 Corporation,   © 2010-2015 起风网络 Inc.
Copyright©2010-2013 By 起风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