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补贴几时休 业内恐其成精神鸦片
为避免ST带帽的窘境,经营业绩已走到悬崖边的重庆钢铁仍在奋力施救。这一次,又是政府出手相救。
根据重庆钢铁公告称,12月25日收到长寿区给予的奖励及补助资金以及财政贴息资金,共计4.13亿元。显然,这是重钢积极争取的结果,有望使公司2014年业绩扭亏为盈。
另据了解,12月20日重庆钢铁宣布,重庆市国资委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重庆渝富集团对重庆钢铁提前完成搬迁目标,按照协议给予一次性奖励8亿元。这使重钢当月即获得高达12.13亿元的资金。
这笔资金对于重庆钢铁而言,无疑于救命稻草。今年1~9月,该公司亏损15.82亿元。由于2013年亏损24.9亿元,如果2014年继续亏损,重庆钢铁将因连续两年亏损,被处以退市风险警示(*ST)。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即使重庆钢铁今年第四季度不再产生新的亏损,尚有近4亿元的“缺口”需要填补。而此次重庆钢铁获得的奖励补助4.13亿元,将进入非经常性损益,恰好可以避免处以退市风险。
此前,重庆钢铁就曾被政府补贴相救过。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重庆钢铁由于环保搬迁造成的固定资产减损额预计为23亿元,重钢集团将在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当中用等额资产补足。
值得注意的是,大股东重钢集团承诺,在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通过股东大会后6个月内,为上市公司争取到不少于15亿元的政府补贴,若前述政府补贴或获得的政府补贴少于15亿元,重钢集团将以现金或等值资产予以补足。
补贴成瘾
对于当地政府补贴钢铁企业。业内人士坦言,由于钢铁上市公司规模较大,为地方GDP增长提供了较大帮助,遇到困难政府不会不管,这是当地政府的脸面。至于补贴金额,就要看公司和政府的关系如何了。
在这些政府补贴中,华菱钢铁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在2014年中报中已公布政府补贴金额的8家钢企中,华菱钢铁尤其引人注意,据其中报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是1901.21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834亿元,涨幅104.96%,而公司今年上半年获得的政府补贴为7940.54万元,是净利润的4.17倍。
“这并不奇怪。华菱钢铁作为钢企中的亏损大户由来已久,每次涉嫌过关背后都有政府的影子。”一位专家表示,政府补贴更大程度上扮演的是‘事后补救’的角色。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海民坦言,政府这种“事后补救”对目前处于寒冬期的钢铁行业,并不能起到“取暖”的作用。
早在2011年,华菱钢铁扭亏几乎无望之时,巨额政府补贴“从天而降”,令这场延续一整年的扭亏生死战戏剧收尾。而就在华菱钢铁公告喜获巨额政府补贴当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戚聿东连发数条微博,质疑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没有道理,在玩业绩不够补贴凑的猫腻。
但这仅仅是政府高额补贴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表示,在业绩表面回暖的背后,除进行会计调整外,还隐藏着政府的各项高额补贴,依靠政府输血已成为不少钢企减亏甚至录得盈利的手段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在沪深两市35家钢企中,政府对于钢铁企业的财政补助总额即达到61.457亿元,其中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6家,补助资金规模最大的为重庆钢铁20.01亿元。
而凌钢的扭亏法宝正是来自政府的补贴。2013年上半年,凌钢股份共获得了地方政府达3.8亿元的巨额补贴。“企业太困难了,没办法”,朝阳市财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企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请求政府帮助,政府能不帮吗。
来自政府的财政巨额补贴对于凌钢并非首次。早在2012年,凌钢股份主营业务即巨亏3.35亿元,当地财政在年底共发放5.05亿政府补贴助其成功扭亏,实现净利润4358万元。2011年和2010年,凌钢获得的财政补贴分别为2359万元、1775万元。
凌钢获得地方政府兜底并非个例。事实上,作为亏损大户的钢铁企业近几年以来都是政府财政的重点补贴对象。
稻草还是鸦片
金银岛财经发现,在2010年和2011年,政府财政对这35家钢铁企业的补助金额即已分别达到13.43亿元和30.57亿元。
对于这些补贴,基本上来源于地方,也有来自国家补贴,主要方式包括还贷支持以及直接现金的方式,补贴原因最主要为研发以及节能环保两项。
据Wind数据统计,2014年共有8家钢企的中报,在政府补贴这一项数据上,这8家公司2014年中期共获政府补助2.5亿元,而这8家公司的合计净利润为9.69亿元,政府补助占合计净利润比例为25.8%。
从政府补助金额来看,华菱钢铁为7940.54万元、*ST南钢7812.62万元、鞍钢股份6000万元、方大特钢1450.63万元。
对此,一位钢铁分析师直言不讳,地方政府对钢企的补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是,政府补贴究竟是‘救命稻草’还是‘致命鸦片’,目前来看政府补贴短期看来是救命稻草,但长期或会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背后的尴尬。”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补贴上市公司的最直接原因是保壳的需要,而最终目的是实现自己所辖区域的就业、公共服务和经济增长等几个方面的目标。当钢铁行业低迷时,地方政府扎堆补贴上市公司,可以说政府补贴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上市公司业绩的中流砥柱。
但大量补贴能否让钢铁企业走出行业寒冬。对此,中钢协一位负责人表示,钢企的亏损业务如果不能被淘汰,行业很难走出困境。很多钢企依靠政府补贴躲避披星戴帽,公司的经营不景气,但是却能年年躲避脱帽,这对中国股民其实是一种误导,关键是政府补贴并不能成为钢企扭亏的灵丹妙药。
刘海民认为,有些钢企之所以难以扭亏,是因为钢企的不同业务板块利润不均衡导致,“很多钢企拿着盈利的钢铁业务或者政府补助去补贴亏损的钢铁业务,甚至一些钢企选择出售资本的方式来‘续命’亏损板块,这就导致了钢企本该淘汰或者压缩的产能一直在拖企业利润后腿,但是这不仅对钢企利润造成影响,同时也扰乱了行业内竞争。”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一方面是由于大型钢企高层的心态,他们未必有胆略和勇气去关闭亏损的产能和业务,因为随之而来的难题很多,不仅仅是职工的安置问题,而且关闭和压缩产能的难度很大,这也需要漫长的过程。
由此来看,政府补贴本意是好,但长期以往,受到补贴的钢铁企业犹如大量吸食精神鸦片,丧失了企业前进的动力,无疑于慢性自杀。如果想达到好的效果,还需按市场规律办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钢铁新闻网立场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