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

意见反馈

|

分享到:
资讯首页| 查现货| 视点| 图片| 中厚板行情| 聚焦| 上游| 下游| 快讯| 评述| 专家| 调价
关键词:

昔日钢贸大佬"周宁帮"沉浮录 信贷危机致全军覆没

 时间:2014-08-26 15:34:00编辑:arince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本文要点摘录:  ■ 福建周宁,这个有名的贫困县共有21万人口,但在外做钢贸生意的就有10万人左右。过去30年间,他们占据上海钢贸市场七成以上份额,个个家财万贯,人称"周宁帮"。  ■ 改革开放后,不甘当地

  本文要点摘录:

  ■ 福建周宁,这个有名的贫困县共有21万人口,但在外做钢贸生意的就有10万人左右。过去30年间,他们占据上海钢贸市场七成以上份额,个个家财万贯,人称"周宁帮"。

  ■ 改革开放后,不甘当地工资低下和工业发展无力现状的周宁人纷纷外出,有办厂的,做钢铁模具的,也有做机械配件,水管、钢管的,因做钢铁模具涉及到钢铁零件营销,慢慢发展到上海做钢贸,并且越做越大。

  ■ 2008年,银行和周宁钢贸商也进入了蜜月期,蜜月期持续了3年。不久之后,四万亿刺激下的地方政府也开始大肆批项目圈资金,银行和钢贸商在2009年至2011年合作频频,钢贸商从银行贷出大量款项。钢贸商每年支付给银行的成本高达250亿元。

  ■可惜好景不长。政府投资的放缓和银行收紧信贷,使得钢贸商的厄运接踵而至。2013年上半年,疯狂追债两年的银行终于对钢贸行业失去耐心,对钢贸商集中提起诉讼。据上海法院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4月一个月内上海即开庭209起银行起诉钢贸商案件。

 

  “店面转租,给钱就卖,回家种田,再不回来。”李其立一边拼命给自己灌酒一边说,语气中带着点“自虐”。作为较早奔赴上海做生意的钢贸商之一,开着拖拉机闯进上海滩的他如今所剩无几,全部货物被拿去拍卖抵债。

  李其立是福建周宁人。这个有名的贫困县21万人口,但在外做钢贸生意的就有10万人左右。过去30年间,他们占据上海钢贸市场七成以上份额,个个家财万贯,人称“周宁帮”。

  周宁曾风光无限。

  这个小县城曾有宝马车一千多辆,劳斯莱斯数十辆,有的人家不止一部豪车。周宁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宝马公司领导调查宝马车在中国的销售情况,结果发现集中度最高的购车身份证都以352230开头,宝马中国区总裁专门到身份证所属地周宁调研,一看这竟然是个偏僻山沟里的贫困县。

  周宁的贫困程度在福建时而倒数第一,时而倒数第二。作为全华东海拔最高的县城,周宁的水田数量不多,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历史上便形成了外出谋生的惯例。改革开放后不甘现状的周宁人纷纷外出,有办厂的,做钢铁模具的,也有做机械配件,水管、钢管的,因做钢铁模具涉及到钢铁零件营销,慢慢发展到上海做钢贸,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后来借浦东建设之机慢慢集中到长三角做钢贸生意。周宁人和西南一些落后地区不同,他们不满足于靠打工求得一口饱饭,出去的很多人都有做老板的志向。

  经过30年的打拼,周宁钢贸帮的确曾把梦想拉进现实。然而,自2011年钢贸信贷危机爆发,“周宁帮”几乎全军覆没,上至“钢贸教父”周华瑞、“钢铁大王”肖家守,下至李其立这样的普通钢贸商倾家荡产,被追债、被起诉。如同1980年代、1990年代浩浩荡荡走出周宁一样,曾经的钢贸商们如今又成群结队回到故乡周宁。

  只是这一次,他们不是豪车成队、衣锦还乡,而是身无分文,回乡躲债,或者希望从家乡重新起步。

  走出贫困县

  周宁县蜂洞茏(音)村人烟稀少,白天大门紧闭,偶有老人出没。村内房屋基本四层起建,装修豪华,房主人不少是外出谋生的钢贸商。村子尽头有一家低矮的两层小楼,门前有院,房后有山,山上长满毛竹。这个村里最寒酸的房子是周宁钢贸第一人、“钢贸教父”周华瑞的家。

  此时,周家大门紧闭,院内一片荒芜,而周华瑞自己在上海滩也被告上法庭,十多个官司缠身。“这个时候我实在不方便出来谈什么。”周华瑞托人婉拒了本刊的约访。据说,要不是因为周拥有上海杨浦区政协委员等头衔,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30年前,周华瑞曾在当地一个集体企业上班,不满足于当时的工资收入,辞职到闽北做一些车木的活。上世纪80年代初,周华瑞决定做些大事,便走出深山老林闯荡上海滩。他从扛水泥做起,后来做一些零配件的小买卖,在计划经济痕迹还很严重的时代,他因为能吃苦,经常做一些国企同行不愿做的活,如爬六楼送货上门等,慢慢积累起一点资金。

  浦东大开发时期,敏锐的周华瑞预料到大批旧房危房要被推倒,新建的市政工程、商务楼、酒店、住宅区需要大量钢材,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1996年冬天,周华瑞改变小打小闹的做法,把建材做成了一个“超市”:他租下逸仙路889号上海建工局近百亩土地,建起了逸仙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到2004年,建材市场进场企业从26户增加到649户;交易量从10万吨增加到420万吨。周华瑞的荷包也鼓了起来。

  最辉煌的时候,周华瑞成为上海钢贸圈的“带头大哥”,担任上海钢贸协会会长、上海周宁商会会长,并成立了自己的小贷公司。如今,这一切都成为泡影,因为钢贸联保、银行抽贷、资金链断裂,等待他的是漫长的黑暗隧道。相比周华瑞,苏斌的境况更为凄惨。他形象瘦削,戴一副黑框眼镜,白发间生,在周宁县统战部副部长的引见下走进了茶馆,“现在连吃饭的钱都快没有了。”他说,自己在上海的房产、写字楼都已经被查封,不仅欠着银行的贷款,而且还欠着民间借贷。这次回乡颇有些躲债的意味,同时寻找新的创富机会。

  苏斌是1992年到上海滩闯荡的。去上海之前,他是周宁一家国营茶叶厂的员工,每月拿着几十元的工资。不甘平淡的他办了停薪留职,七凑八凑了五六万元外出创业。

  最初几年,苏斌在川沙找了个价格不太高的门店做钢贸,采用最原始的“前店后铺”模式。为了省钱,晚上就拿个门板放在钢管上,再铺张草席就是一张床了。“那时的浦东还没开发,有很多水田,夏天的蚊子多,店里热得像个蒸笼。”苏斌说,那时他就一板车一板车送货,最开心的事是每周跑到陆家嘴的邮电局给家里打个电话。

  起初的货源来自昆山、澧水、溧阳等周边小厂。客户需要什么就拉什么货,一个月结一次账。和周华瑞一样,苏斌及周宁帮的人都是出了名的能吃苦。同行按时下班,不送货上门,这些都是他们的机会。渐渐,还算能吃苦的浙江同行硬生生败下阵来,让周宁人占据了上海钢贸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早期很多周宁人在上海并不熟悉环境,很大一部分人受教育水平不高,对生意场上的事情也是现学现卖,被骗一万、两万的不在少数,一般也就忍气吞声了。苏斌后来从做镀锌管、焊管、电线管,延伸到做占资量比较大的管材上,货源也由周边小厂变成外省有一定产能的钢厂,那个时候还没有代理制,苏斌便和钢厂合作销售,由于销量大,苏斌也具备了一定的议价能力。

  这期间,在肖家守、周华瑞等钢贸大佬致富的刺激下,周宁人口大量进入上海、江苏等地做钢贸,年轻人毕业后也直接到大城市做家族生意或打工。

  1998年,苏斌学习周华瑞的做法,和朋友投资四五百万成立了浦东第一家、上海第四家钢材市场

相关内容检索: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舞钢现货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今日推荐

10月17日新钢部分产品价格调整信息

  10月17日,新钢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

10月17日江苏连钢建筑钢材价格调整信息

10月17日,江苏连钢对建筑钢材出厂价格进行了调整,本次调...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舞钢现货网 Corporation,   © 2010-2015 起风网络 Inc.
Copyright©2010-2013 By 起风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