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点行业结构调整:钢铁行业须“绿色发展”道路
一、钢铁行业
2012年至今,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国经济复苏迟缓、欧债危机持续蔓延等因素影响,我国钢铁行业供需矛盾日益恶化,引发用钢量负增长、钢铁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环境严峻等问题,钢铁产业的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破解钢铁工业发展困境,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资源保障体系与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升钢铁产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动钢铁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国际竞争力强的“绿色发展”道路。
一是落实钢铁产业政策,严格控制产能过快增长。以节能环保、能耗、水耗等作为标准,采取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行的方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按照钢铁行业准入条件等文件的要求,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或企业,继续清理整顿违规项目;深入开发和应用高效均匀加工技术、洁净钢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推动产品和生产工艺升级,优化我国钢铁产品结构,推动结构调整并提高行业竞争力。
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管者作用,让企业成为投资决策的主体,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市场准入、环保标准等制度,对企业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等工作给予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税收优惠,尽快清理阻碍钢铁企业在能源、资源价格改革中的各种收费项目等,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钢铁行业的集中度。继续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实施优势企业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的主导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尽快健全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机制,消除影响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性障碍,确立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方向与重点,妥善协调中央、地方和企业等主体之间的利益,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兼并重组政策。
四是扶持国内矿山发展,推动企业“走出去”。在支持国内矿山企业发展方面,通过降低国内矿山企业税费负担,降低国内矿山企业生产成本;鼓励优势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引导企业加强绿色、安全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打破国外矿山企业的垄断地位。在鼓励矿山企业技术进步方面,研究开发低品位资源、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等新技术、新工艺,增加可利用的铁矿资源量,提升混合矿的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在拓宽我国钢铁企业的融资渠道方面,打破所有制限制,实行投资和融资多元化;统筹考虑矿山生产与建设,允许矿山资金捆绑使用并考虑开发周期的综合效益;增加矿山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堤内损失堤外补,增强矿山自我发展能力。
二、有色金属行业
2012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