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兼并重组应避免产能叠加
中国重化工业中,钢铁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这也成为央企重组的最大工程和艰难任务。6月26日,武钢股份公告称,接控股股东武钢集团与宝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该事项可能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司股票自27日起停牌。这一信号是否意味着以“去产能”为目的的大钢企兼并重组终于拉开了序幕?值得高度关注。
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达8.04亿吨,同比下降2.3%,这是中国粗钢产量34年来首次负增长。尽管如此,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比重仍在50%以上,是第二大产钢国日本的8倍,是第三大产钢国美国的9倍。近半个世纪以来,步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日本和美国,粗钢产量基本维持在零增长状态。
目前中国粗钢实际产能超过12.5亿吨,实际产量8.04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4%,这是严重的产能过剩。与此同时,2015年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滑。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前十大钢企的产业集中度仅为34.2%,与2014年和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了0.8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钢企兼并重组困难重重,而且多数大钢企仍在继续缩减产量,此外,柳钢集团去年退出武钢集团,也进一步摊薄了前十大钢企的产量占比。值得注意的是,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滑更加剧了行业的恶性竞争。
2015年全球排名前十大钢铁企业中,中国独占六席,前二十位则占据一半,仍维持在十家。不过,2016年前十大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分别是浦项制铁(韩)、新日铁住金(日)、纽柯(美)、钢动力(美)、新利佩茨克钢铁(俄)、谢维尔(俄)、奥钢联(奥地利)、盖尔道(巴西)、日本JFE和日本制钢所。中国钢企无一上榜,这证明中国钢铁产业“大而不强”。
此轮钢铁行业萧条始于2011年第四季度,持续至今已有4年多时间。中钢协钢材价格指数从2011年10月的122.72点,逐年下降到2015年12月中旬的54.48最低点,4年累计下降幅度高达55.61%,钢材价格降为1994年指数创立时的54.48%。
解决产能过剩,办法通常只有两个:一是兼并重组;二是破产清算。
2007年-2011年间,中国钢铁业曾掀起“兼并重组潮”。宝钢兼并八一钢铁、韶钢;武钢重组昆钢、柳钢;首钢重组水钢、长钢、通钢;鞍山钢铁集团与攀钢重组等。与此同时,区域内钢企合并、集团频出,2008年由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河北钢铁集团,2010年由天津钢管集团、天津钢铁集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和天津冶金集团四家钢铁企业联合组建渤海钢铁集团,2011年由济南钢铁集团和莱芜钢铁集团合并设立山东钢铁集团。至2011年底,中国CR10钢铁产业集中度一度高达49.1%。为此,《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5年内将前十大钢企产业集中度提高到60%”的目标。
事实上,在我国,钢企按所有制不同分为国有和民营两类;国企又分为央企和地方国企。我国钢企的兼并重组主要是在民营企业之间、省内国有企业之间和央企之间进行,部门和地区利益制约了资本跨省以及在中央、地方之间的流动,企业所有制属性制约了资本在国有部门和民营部门之间的双向流动。因此,之前的兼并重组主要是做加法,直接进行“产能叠加”,而不是“去产能”。结果,表面上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实际上加剧了产能过剩,最终导致合并后的子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貌合神离、各自为政”。
而且,在产能过剩、行业性亏损的大背景下,这种兼并重组不仅没有带来多大效果,还出现了重组倒退现象。2015年,广西柳钢集团以及大型不锈钢生产企业青山控股集团分别从武钢集团退出,又重新还原了过去各自独立的身份。还原后的武钢去年猛亏70亿元。
2013年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对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和农业产业化共九大行业和领域的兼并重组工作提出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其中特别明确了2015年要达到的产业集中度要求。其中对钢铁行业的要求是:到2015年,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6-7家具有较强区域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2015年,在工信部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简称CR10)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三五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领先企业。其中,通过兼并重组形成1-2家超亿吨粗钢产量企业、3-5家5000万吨级以上企业、6-8家3000万吨级以上企业。
笔者认为,在钢铁产能绝对过剩的条件下,必须面对现实、采取积极主动的兼并重组对策,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中钢协预测,2016年中国粗钢产量或进一步降至7.83亿吨,2020年为7.02亿吨,2025年为6.24亿吨,2030年为5.6亿吨。显然,在十年内要将8亿吨产量压缩至6亿吨,尤其是要将逾12亿吨的产能压缩一半,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除了兼并重组,别无他法。
宝钢与武钢战略重组即将拉开本轮钢企兼并重组大幕,我们必须吸取上一轮钢企兼并重组潮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再搞“产能叠加”,或是简单地做加法,必须紧紧围绕去产能、调结构、提高钢铁品质来展开钢企兼并重组。基本思路是对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20家大钢企进行重点整合,建议将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中央钢企全部并入宝钢集团,将环渤海地区的中央钢企全部并入河钢集团,打造两家产能超亿吨的钢铁航母,搭建高水平钢铁产业新龙头。另外,建议本轮钢企兼并重组应该跨越地区、部门、所有制界线,进行全国性的产能大整合,实质性地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扩大高端产能,淘汰低端或落后产能。唯有如此,中国钢铁行业才能重新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作者系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 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杨小光 来源:中证网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