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带娃“漂”到城市 时间不短仍没融入
在大城市里,年轻的“漂”一族,付出最大的努力,就是想扎住根。当他们终于在远离家乡的城市里有了事业,有了房,有了家,有了孩子……新困难又来了。因为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面临着事业发展的压力,带孩子,搞后勤的事情只能交给上一辈。于是,越来越多外地的老人被接到城市中,为孩子们分担家务,成了城市里特殊的“老年漂”群体。不一样的生活让他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去适应,而这个群体的壮大,也考验着城市社区的服务和管理能力。
“漂”到城市努力适应
春光明媚,社区小花园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陪在他们身边的,绝大多数是年过半百的老人,而且操着各种方言。据记者了解,在一些新建小区,70%至80%以上的年轻人都是“引进人才住户”,他们绝大多数选择了接家乡的爸妈来带孩子。这些老人,来到完全陌生的城市,要改变大半生形成的生活习惯,这比年轻人要难很多。
现状
时间不短了 还没融入生活
从河北保定到天津带孙子的宋阿姨说:“刚来的时候,出门就找不着北,连去菜市场都能迷了路。现在都两年多了,我也只在小区周围走走,不敢往远处去。”
来自四川乡村的周阿姨,为了给儿子照看下一代,来天津已经4年了。周阿姨说:“在带孩子上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家庭和谐。孩子的爸妈,都是对着电脑和书来养孩子,几点喂一次奶,用具怎么消毒,我记不住,儿媳妇就经常不满意。到后来,因为我的家乡口音,儿媳妇甚至让孩子少和我说话。”
从河南到天津给女儿带孩子的李阿姨,虽然来到天津已经快一年了,可是,她还是不愿意和邻居们打交道。她说:“生活习惯不一样,周围有一些邻居,对我们比较排斥。小区里哪里有垃圾了,小花园的东西坏了,邻居门口的脚垫儿不见了,他们都会认为是我们这些外来的老人做的,这让我们也特别不舒服。”
分析
“漂居”的老人需要认同感
“老年漂”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根据记者从一些社区里得到的信息,“老年漂”一族按照移居缘由分为支援子女型、投靠子女型、追求生活品质型,主要特点是从农村或者较小城市转移到大城市。很多来到城市里的老人,他们心甘情愿为孩子们多做些事,他们羡慕城市里老人的生活,城市里老人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各种社团活动,每天都乐乐呵呵的。同样,他们也盼望着能和城市里老人拉近距离。
然而现实中,“老年漂”们大多觉得自己社交圈子窄,孤独寂寞;最大的心病是怕被城市人看不起;也会感觉到城市里属于自己的福利少;子女们的经济实力还没达到买两套房,住在一起容易产生矛盾;不少老人还因为子女家的住房条件有限,不得不与老伴儿分居两地。
关注“老年漂”社区怎么办
北辰区淮盛社区主任穆燕军
要让这些老人有归属感
“我们现在就是要让这些老人有归属感,社区里的活动,我们都让这些老人来参加,多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有机会和所有的邻居接触、交流。也让他们参与社区治理,搞好社区环境,让他们就觉得这里是他们的家。”穆燕军是一位拿到国家二级社工师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她在工作中会特别考虑到他们的心理需要,在社区服务上让他们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万名社区网格员正在为“老年漂”尽力。
泰达社会服务中心副主任林德菊
为老人提供生活融入等服务
在社区工作了多年,深深地了解“老年漂”对于社区服务的需求。所以,社会服务中心正在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公益项目的引进,为这些老人和他们的子女提供生活融入、心理安慰、家庭关系调节、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服务。对这个群体的关爱,也正在引起全市社区工作者的重视。
天津市民政局社区处处长郭泓洋
老人们的需求要及时了解
来到城市社区的外地老人,虽然可以享受三代同堂的家庭欢乐,但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文化的差异、社交网络的缺失等,都让所谓的“老年漂”一族体验到了那种“无根”感觉。能让他们在异地找到幸福的感觉,家的滋味,对社区工作是新的考验。现在,本市已经关注到这些老人的需要,社区工作者按照网格划分工作范围,全市社区里的万余名网格员要对自己管理的居民情况了如指掌,其中,就包括了解在自己负责的网格中生活的外来老人,他们的困难要及时解决,他们的需求要及时了解,让他们和城市老人一样,享受应该有的社区服务。
来源 每日新报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