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查现货| 视点| 标准| 图片| 中厚板行情| 聚焦| 上游| 下游| 快讯| 专家| 调价
关键词:

殷瑞钰:向引领世界钢铁发展迈进

 时间:2019-09-12 00:00:00编辑:舞钢现货网来源:舞阳钢铁
“在70年过程中,中国钢铁工业解决了有没有、够不够,甚至解决了不少好不好的问题,正在迈向能不能引领世界钢铁发展的过程中。”9月7日,在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冶金报社承办的钢铁行业庆祝中华人
“在70年过程中,中国钢铁工业解决了有没有、够不够,甚至解决了不少好不好的问题,正在迈向能不能引领世界钢铁发展的过程中。”9月7日,在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冶金报社承办的钢铁行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殷瑞钰指出。
作为经历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进步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伟大成就的老一辈钢铁人,殷瑞钰认为,中国钢铁工业在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他主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以及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钢铁工业所取得的技术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吸收引进先进技术,钢厂技术结构升级
殷瑞钰回忆道,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年产粗钢仅16万吨。虽然后来国家建设鞍钢三大工程和武钢包钢两大基地;在国内依靠自己的力量,50年代发展侧吹碱性转炉、铝镁砖等技术,60年代开展“三线建设”,建立攀枝花、酒泉钢铁厂。“但是,总体地看,当时中国钢铁工业仍处于技术落后的状态。”殷瑞钰指出。他介绍道,1978年时,全国粗钢产量只有3178万吨,钢厂的生产流程结构和工艺装备水平尚处于落后状态,钢铁产品则是以“面条、裤腰带”(即螺纹钢、盘条和窄带钢等)为主,缺乏现代化的板管材
70年代,武钢1700工程带来了现代化板带生产技术。改革开放以来,宝钢的建设、投产为我国钢厂现代化提供了模板,展示了现代化钢厂的生产流程和专业化生产方式的特点,展示了一系列保证质量、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现代化工艺、装备的高水平。80年代开始,钢铁工业开始抓全面质量管理(TQC)、节能评比,提倡系统节能,开展新产品攻关,特别是国防军工产品攻关,科技进步开始有所起色。
“从80年代末开始,中国钢铁工业重视连铸这一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以连铸为中心’的生产技术方针,推动全连铸钢厂的建设、改造。”殷瑞钰认为,连铸技术的发展,解放了转炉的生产潜力,不少转炉的产量成倍提高。“不过,由此引起了高炉铁水、焦炭供应不平衡,进而认识到高炉喷吹煤粉、高炉长寿技术已经成为大多数钢厂的关键共性技术。在90年代初,全行业对这两项技术开展了自主攻关,使得炼铁产量可以和炼钢-连铸的增产相适应。”他回顾道。
在连铸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轧钢的生产效率、成材率,发展连轧技术提上了日程。殷瑞钰表示,以棒材连轧机国产化、高速线材连轧机国产化为突破口的连轧机攻关和提高长材连轧比等系列攻关在中国开展起来并逐步推广,与连铸技术相互协同配合,促进了钢厂生产制造流程产生了结构性的升级
“在上述几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全国性突破的同时,各钢厂逐步展开了以建立先进工艺流程,淘汰落后工艺、装备为主的结构性系统节能,从而引起了钢厂生产流程的重构性集成优化。”殷瑞钰指出。
殷瑞钰介绍,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国钢铁工业引进、消化了溅渣护炉技术,炉龄很快达到5000炉以上,改变了转炉“三吹二”“两吹一”的模式,打通了生产流程协同-连续运行的技术瓶颈,促进了钢产量的提高。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引进了一批大型超高功率电炉,为电炉流程发展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八九十年代是在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中国钢铁工业进行技术结构调整、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流程结构升级的时期。1996年粗钢产量突破年产1亿吨,中国出现了一批全连铸钢厂,到2000年,全国连铸比达到了87.3%。”殷瑞钰表示。
步入新世纪——产品结构、工程能力大幅提高,高水平科技人员快速成长
“新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殷瑞钰强调。
在他看来,新世纪,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运行、自主管理了一批新一代沿海钢厂,特别是鲅鱼圈钢厂、曹妃甸京唐钢铁公司和湛江钢厂等。“这是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自主集成创新的综合体现。”殷瑞钰表示。他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钢厂的功能定位得到了拓展,强调新一代钢铁联合企业应该具有“三个功能”:即高效率、低成本的洁净钢产品制造功能;能源高效转换和回收利用功能;大宗社会废弃物的消纳、处理和再资源化功能。
另外,薄板坯连铸-连轧这一先进工艺流程也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到2018年已拥有17条(32流)作业线,我国成为全球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最多、产出最多、产品开发繁多的国家。薄带连铸技术在宝钢的自主研发下,得到了工程化水平上的突破。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钢铁业的产品结构与品种研发取得了结构性的变化。在钢产量连续增长的进程中,扁平材、管材的比例不断上升,板管比由1978年的32.27%上升到2000年的42.05%,再上升到2017年的53.45%。一系列汽车用钢、桥梁用高强钢材、船舶用钢、高速铁路钢轨、输油(气)用高钢级管线钢可以立足国产,各类电工用硅钢(包括高磁感变压器用硅钢在内)也可以立足于国产并出口国际市场。此外,某些优秀特殊钢厂的轴承钢也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殷瑞钰强调:“这体现着一批大型转炉、RH精炼装置、大型板坯连铸机,高水平的热轧冷轧带钢轧机的设计、建造和运行能力的提高,以及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员的成长。”
殷瑞钰指出,在这些技术进步的支持下,中国钢材的进出口情况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从2005年开始,我国成为钢材净出口国;据海关统计,2007年开始,单价1000美元以上的钢材出口量超过进口量,2010年开始,单价2000美元以上的钢材出口量也超过了进口量,其中包括了取向硅钢等高端产品,这表明我国高档钢材的竞争力和技术支撑力的明显增强。
同时,他表示,我国在钢厂技术进步过程中,也带动了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建设能力的提高,并拥有一支强大的队伍。现在,我国是国际上少有的能够自主设计、建设全流程现代钢厂的国家,而且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有能力走出去承担国际项目的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的项目总承包。
“中国钢铁工业有今日之实力,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四五代钢铁界的志士仁人经过不断努力奋斗取得的,并且在突破年产一亿吨钢之后继续飞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人才。”殷瑞钰总结道,“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钢铁生产中心、钢铁消费中心,中国应该进一步成为全球钢铁-材料的教育中心和研发、设计中心。”
殷瑞钰同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背景下,我们还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例如资源/能源结构:吨钢废钢消耗少,铁矿石、煤炭消耗多;流程结构:高炉-转炉流程比例大,电炉短流程比例小;环保-生态欠账大,技术支撑力不够,特别是烧结工序和焦化工序,投入不足;等等。
对此,殷瑞钰表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有理由为新中国70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欢呼、自豪,我们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继续前进。”
来源:中国冶金报
相关内容检索:
已有6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舞钢现货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重磅推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舞钢现货网 Corporation © 2010-2020
Copyright© By 河南贝源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