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查现货| 视点| 标准| 图片| 中厚板行情| 聚焦| 上游| 下游| 快讯| 专家| 调价
关键词:

“匠心”写就不平凡的精彩

 时间:2017-01-09 09:08:00编辑:arince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当面对钢铁生产现场的种种疑难杂症时,他们一次次“亮剑”,在将一个个难题化为无形的同时,也让自己从“门外汉”变成“老法师”,从普通员工成长为钢城工匠。首届“上海工匠”提名奖获得者宝钢发

  当面对钢铁生产现场的种种疑难杂症时,他们一次次“亮剑”,在将一个个难题化为无形的同时,也让自己从“门外汉”变成“老法师”,从普通员工成长为钢城工匠。首届“上海工匠”提名奖获得者宝钢发展公司许慧华、宝钢特钢杨磊、宝钢不锈方杰,都是平凡的一线员工,他们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写就了不平凡的“匠心”故事。

  许慧华

  精益求精  简单事情“精工做”

  工匠对每个细节都做到了然于心。许慧华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反复打磨,精益求精。

  为灭火器登记“身份证”

  不仅干活认真、精益求精,许慧华还是一个对问题不将就、不妥协的创新能手。这些年,许慧华和同事们一起搞发明创新,先后获得28项国家专利、15项技术秘密、2项先进操作法,发明成果先后29次在国际、全国及上海发明展斩获金、银、铜奖,在作业区里,他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作“小鲁班”。

  “创新到处有,就看找不找。”2011年的一天,许慧华发现灭火器的点检维护中常常出现漏检的状况,这就会导致有个别过了保质期限的灭火器还在超期服役。长久以来,灭火器都靠人工来检查维护,仅仅一幢大楼里的几十台灭火器就分散在各个角落里,检查难免会有遗漏。有同事跟许慧华说,检查到位率已经做到99.9%了,这都跑断腿了,别为难自己了。

  许慧华不想将就,他解决这个难题的答案是,要做到百分之百精准。但他明白,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传统方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给每个灭火器做一个独特的身份证,通过电脑统一系统管理,就一劳永逸了。但在2011年,诸如二维码之类的,还属于高科技的新鲜事物,这对只有中专学历的许慧华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难题。 在一不懂技术、二没有图纸、三没有样本可借鉴的情况下,许慧华利用业余时间反复查看相关书籍、画设计图、查外国资料,不断地摸索……一天,他在超市购物,看到收银员扫码、收费,方便快捷。这让他灵机一动,灭火器的身份证能不能也采用这种办法呢?他找到单位的电脑高手,在初步想法得到“电脑达人”的肯定后,他自费买来了一台国外最先进的便携式扫码机,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设计出了一套灭火器管理维护系统,通过现场扫码、远程传送、中央电脑统一管理,所有分散在“天南地北”的灭火器找到了“组织”,有了电脑统一集中管理。

  坚定执着“创造发明”

  在宝钢,有十多台二氧化碳灭火大罐,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不助燃,是一种非常好的灭火剂。但为了减小设备的占地面积,需要对二氧化碳进行低温低压液态化储存。长期以来,这些灭火大罐像“保护神’一样守护着钢城的消防安全。

  然而,这些年来,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设备已经连续运行了15年以上,到了年老多病的阶段。而且,它们或多或少都存在设计方面的先天缺陷,遇到夏季高温,这些为大罐降温的冷却系统经常发生故障,罐体内部的二氧化碳会随着温度上升而气化,超出临界值后,就会慢慢地释放,既造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

  许慧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道,发生冷却系统故障时,为了给设备降温,他们甚至连冰块降温的招数都用上了,厂区周边冷库的大冰块基本上被他们抢空了。一次双休日的抢修令许慧华印象深刻,驾驶员师傅为了确保设备安全,甚至把休息在家的老婆也带上,一起帮着搬运冰块,情景既感人又辛酸。也就在那时,许慧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于是,许慧华开始了对设备的改造研究。起初,他想采用国外成熟的双机组冷却装置进行改造,但由于原本的设备是老式的单蒸发器结构,这一先天设计缺陷也导致无法采用行业内现成的系统来改造此类老旧设备。如何能在单独的冷却系统基础上额外增加一个系统呢?这个难题一时间困扰住了许慧华。没有现成的设备,那就自己设计改造。为了更好地了解设备性能,在那个夏季的两个多月高温天里,许慧华给自己定下了坚守计划,他每天都蹲守在现场,仔细观察大罐设备的运行状态,记录下冷却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持续运行时间、停机时间、罐体压力上升和下降速度等各项参数,下了班就去网上或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请教制冷方面的专家。同时,许慧华还特别搭建了一个模拟试验平台,通过不断地试验与改进,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后,终于研发出了一种双压缩机系统间的平衡装置,它能使二氧化碳大罐的冷却运行有了双重的安全保障,这就如同配备双发动机的飞机拥有双重动力保障一样。这项发明成果的推广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每年还为宝钢降本100多万元。

  杨   磊

  追求极致  “打铁”打出新天地

  俗话说:“好男不当兵,好汉不打铁”。而杨磊却偏偏干上了“打铁”这一行,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

  “打铁”不能使蛮力

  1987年9月,20岁的杨磊技校毕业后,踏进了宝钢特钢锻造分厂的大门,当了一名打铁工匠。

  进厂短短几年,杨磊就凭借着精湛的技术从众多操作能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厂里最年轻的锻造操作技术领军人之一。1993年,杨磊更是在锻造岗位上总结提炼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项先进操作法

相关内容检索:
已有33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舞钢现货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重磅推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舞钢现货网 Corporation © 2010-2020
Copyright© By 河南贝源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