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晖:用创新织就“钒”花似锦
颁奖词:
裂谷的得天独厚,孕育了你做强钒钛的光荣梦想;攀钢的历史使命,成就了你32年的寂寞坚守。你,用创新点“石”成金,织就“钒”花似锦;你,用忠诚撬动矿脉,成就非同“钒”响!你用事实佐证,科技兴则企业兴;你用行动昭示,企业强需人先强!
自主开发钒氮合金商业化生产技术,打破美国公司对该领域的长期独家垄断;三氧化二钒电铝热法冶炼高钒铁技术开发成功,大幅度降低高钒铁生产成本;开展宇航级钒铝合金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结束了我国没有航空航天级钒铝合金的历史……
正如颁奖词说的那样“用创新点‘石’成金,织就‘钒’花似锦;用忠诚撬动矿脉,成就非同‘钒’响!”他就是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钒钛冶金研究所所长孙朝晖。
打破垄断,艰难探索的成功范本
中国的钒氮合金产品开发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正式介入,原因何在?“关键在于钒氮合金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只有美国一家公司实现了钒氮合金商业化生产,因此可以随心所欲地左右国际市场价格。”孙朝晖说。
1998年4月,美国钒公司第一次来中国推销钒氮合金产品。攀钢对这项新技术表示出浓厚兴趣,当试探着希望引进该技术时,美方只撂下一句话:“技术转让和合资生产均不可能,你们只有采购产品,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
闻此言,攀钢人的内心被深深刺痛。
攀钢随即抽调精兵强将成立课题组进行攻关。孙朝晖和课题组人员马不停蹄,跑遍全国,调研常压冶炼炉相关信息,最终大胆提出“采用连续式常压工艺,进行钒氮合金产业化生产”思路。几经波折,孙朝晖和课题组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攻克了世界领先的钒氮合金商业化生产技术,巩固了攀钢钒生产大企业的地位。
起步阶段异常艰难,孙朝晖和课题组人员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投入实验,得不到相关技术和信息,他们就跑遍大江南北,和国内科研院校密切合作,反复实验,从中获取准确数据。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后,孙朝晖带领的课题组在催化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他大胆提出“采用连续式常压工艺,进行钒氮合金产业化生产”的思路。新思路与美国的生产工艺大相径庭,很多人认为他纯粹是异想天开。有关专家对其思路进行研究,也认为风险太大,不值得投资。
关键时刻,攀钢全力支持孙朝晖的大胆创新,建设了年产100吨的钒氮合金中试线。
创新艰难,布满荆棘。第一次试验运行11天,炉体就发生严重堵塞;改进后,第二次试验仅运行了3天,又严重堵塞……以后的日子里,遭受挫折成为孙朝晖的家常便饭,不是产品质量不稳定,就是炉龄周期偏短,始终达不到理想的试验效果。
坚持,还是放弃?孙朝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持。
最终,孙朝晖证明了那段阴郁时光只是黎明前的黑暗。2001年5月,孙朝晖和同事们又一次点燃了工业试验的炉火。红彤彤的炉火,点燃了孙朝晖和同事们的全部希望,整整持续了3个月。3个月的不灭之火,绽放出连续式常压生产工艺成功的耀眼光芒,打消了人们的疑虑,成就了世界领先的钒氮合金商业化生产技术。创新背后是攀钢人“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成功范本。
钒氮合金的成功开发及应用,不仅提高了中国钒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更有力地推动了钢铁、建筑、汽车及石油等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并连连获得殊荣:2004年底,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及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1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7年10月31日,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孙朝晖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矢志不渝,创新路上不断前行
高钒铁是一种含钒量较高的钒铁合金,主要用作钢材添加剂,改善钢的性能,因此,高钒铁的冶炼一直是攀钢钒产品开发的“重头戏”。攀钢从德国引进用三氧化二钒冶炼高钒铁的设备和技术。但是在投产初期,产品碳含量大大超过标准,无法达到要求,外国专家也束手无策。孙朝晖不服气,为什么在国外能正常生产,在我们这里却不能?
于是,孙朝晖对德国和攀钢生产原料、工艺、现场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比较。经过多次试验,大胆提出改造冶炼用变压器的技术方案,顺利地达到了冶炼温度,成功地把高钒铁的碳含量降低到小于等于0.15%的水平,满足了国际最严标准。这一技术不但使攀钢钒铁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档次,更降低了成本。
如今,该项目延伸为西昌钢钒钒制品厂量身定做开发的《倾翻炉铝热法冶炼钒铁综合技术研究》获201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正在深度开展《大型电炉多期法冶炼钒铁技术研究》,将再度提升钒铁冶炼的技术性,降低生产成本。
科研创新之路上,孙朝晖一刻也没有停歇。他紧盯企业的攻关需求,一次次攀登创新高峰。
针对氯化法钛白对原料的杂质要求更高的实际,他提出用攀枝花及周边地区的酸溶性钛渣升级为适合氯化法钛白原料研究项目,核心是采用流态化氧化技术。由于不加任何添加剂,使得浸出母液可以完全系统内循环处理,无三废排放,为解决中国氯化法钛白工业的钛原料供了技术支撑,该技术也获得了攀枝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宇航级钒铝合金,当前世界上只有德国和美国的公司能够生产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和美国波音公司等认证的产品。孙朝晖带领课题组经过4年的潜心研究,申请了10项发明专利,完成了半工业试验,获得了符合GfE和Reading公司标准的产品,结束了我国没有航空航天级钒铝合金的历史,并获得了四川省“十一五”支撑计划、2013年四川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首批项目等多项支持。
近年来,孙朝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国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
团队建设,打造一流学科团队新力量
“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团队力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孙朝晖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载体,打造出勇于创新、敢打硬仗的团队,造就了一批钒钛研究技术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所长、课题负责人,在课题攻关中,他优化组合,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每个成员、每个课题组都通过竞争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力,为此获得了四川省“天府英才”工程第一批资助。不仅如此,他还为团队每位成员量身订制培养方案,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引导年轻员工快速地进入科研状态,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促其稳步成长。他注重营造允许失败的科研氛围,鼓励大家从失败的实验中获取正确信息。
正是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研究所、课题组思维活跃、富有朝气、学术氛围浓郁,青年人才不断成长。钒钛冶金研究所里新入职的员工有的已经开始独立承担课题,“攀枝花钛精矿碳热还原行为及动力学研究”“三氧化二钒碳热还原行为及其动力学研究”“高性能钛粉关键工艺和产品性能影响规律研究”“攀枝花钛渣改性升级的物相和形貌变化及机理研究”等等,都有年轻人的身影;有的发表高水平文章,今年以来已有3篇SCI收录论文见刊。研究所大多数成员每年都申报至少1项以上的国家发明专利,学科团队建设效果显著,攀钢派出的第一名境外访问学者就出自孙朝晖的团队。
提案“高产户”,积极发挥政协委员作用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要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秉承这一理念,孙朝晖成为每年的提案“高产户”。
连续参加4年全国政协会议,孙朝晖先后针对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型国企改革与发展、区域立体交通规划与建设、国家财税改革与转移支付、老工业城市棚户区改造、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与知识产权保护等以第一提案人身份提出了19件提案,得到全国政协、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高度关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就“关于出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科技支撑配套政策的提案”等组织相关部门、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来到攀西实地调研,进一步向中央高层建言,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批示,为后来的每年一次省(四川)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