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读”,读出首钢汽车板的加速度
今年以来,首钢股份公司汽车板订单兑现率、重点客户整单兑现率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7和8.8个百分点,带出品率降低12.6%,各项指标均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这些看似突如其来的“加速度”源于股份公司开展的“天天读”活动。
读出协同能力的加速度
对企业的定义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当用企业组织交易的费用小于用市场组织交易的费用时,企业就出现了”。这个定义用在首钢股份公司是很贴切的。去年,总公司进行了钢铁板块管理平台的搭建,整合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处于迁安和北京顺义的产线与营销管理部及技术研究院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共同体,是构建钢铁板块管理平台过程中必须深度思考的问题。今年,股份公司为此亮出的一项举措是:“天天读”。
“天天读”在股份公司并不是新鲜事物,曾为首钢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研发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硅钢经验向碳钢平移,今年一月份,股份公司提出要在迁顺线汽车板产品上率先开始“天天读”。读什么?技术质量部部长李树森说,“首要的是读协同!”具体读什么?副部长陈凌峰坦言,“读用户、读全流程控制、读前一天的落实情况、读当天的点评和布置情况”,读每天的指标和改进情况,“像对待孩子一样,从过去的考前冲刺和考后评析变为每天有针对性地辅导”。“天天读”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股份公司领导参加,每周一到周四的下午4点开始,雷打不动。在这个信息沟通的平台上,各区域和工序的负责人悉数登场。起初,会上暴露了协同方面的大量问题,导致会议时间长达两个小时。曾有人在会上被问及专业问题时,声称拍不了板,需要回去请示领导。这时候,会议组织人要求他当场与其领导打电话。同时,会议向各参会人员提出,自己拍不了板就让能拍板的人来参会,所有事项必须当场定下!
很快,在这个平台上,协同的力量开始显现出来。下月汽车板订单于当月15日由营销管理部在会上读,并且数量不得少于下月订单量的40%,短短两个月里,这个数字上升到了60%。同时,合同评审周期也由去年的三天缩短到了目前的一天半,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24小时之内。读合同就是读用户,“天天读”让各汽车生产厂家与首钢股份公司汽车板产销研系统高效、无缝衔接。生产部钢轧室郭同柱深有感触,一次有一家汽车制造商要求从首钢股份公司购买1400吨IF钢,而每个浇次是1800吨,这剩下的400吨通常会作为带出品处理。郭同柱在“天天读”的会上与大家一起读合同时,建议营销管理部再寻一个400吨的订单,不久这400吨订单就寻到了,避免了400吨带出品的产生。
读出制造能力的加速度
股份公司技术质量部常年有人员驻扎在顺义冷轧的生产现场,同时,生产部也有部分人员曾扎在顺冷现场,关注着生产的每一个细节。这都源于“天天读”,也倒逼了整条产线的制造能力。
参加“天天读”的人员都对这个会议很重视,一来可以在这个会上得到及时信息,二来也战战兢兢,抱着一颗过堂受审的心。“如果出点啥问题,当天解决不掉,或者解决问题花费的时间长了,第二天参加会时抬不起头”,一位参会人员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随着市场回暖和首钢股份公司的汽车板质量提升,客户订单蜂拥而至,股份公司决定,原来专门用来生产家电板的顺冷2号镀锌线改为生产汽车板。但如果真的要达产,则需要从众多方面努力,其中一项是生产排程。特别是辊期的因素,必须考虑在内,如果能做到精准排程,不仅能直接省下上百万元的换辊费用,还可以释放产能。为此,股份公司生产部人员深入顺冷现场,与现场人员一同学习研究每一根轧辊,从而摸索出最佳排程方案。有了精确的排程,必然对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热轧原料卷运到冷轧生产线,需要经过200多公里的路程,如何做到准时到达,这对销售公司和生产部物流室的人员是个不小的挑战。准时到达率也是“天天读”的一项指标,这个指标也扶摇直上。今年1季度,首钢股份公司镀锌汽车板产量连破纪录,1月份和3月份均破月产量纪录,2月份破了日平均产量纪录,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产1.29万吨。
“天天读”每天都在读指标,但是内容不是重复的,而是循序渐进、渐细、渐深。顺义冷轧生产高端汽车面板之前,需要有过渡坯“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