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查现货| 视点| 标准| 图片| 中厚板行情| 聚焦| 上游| 下游| 快讯| 专家| 调价
关键词:

明确房企发债门槛 监管层释放信号

 时间:2016-10-11 09:00:17编辑:arince来源:钢企网
  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证所”)收紧房企发债条件的消息27日震动市场。根据初步方案,发债主体评级须达到AA级及以上,且满足其他四类条件的其中之一。此外,发债房企还将实行分类管理,正常类、关注

  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证所”)收紧房企发债条件的消息27日震动市场。根据初步方案,发债主体评级须达到AA级及以上,且满足其他四类条件的其中之一。此外,发债房企还将实行分类管理,正常类、关注类可正常发行,风险类企业发债将受限。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监管层内部证实了上述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上证所此次明确房企发债门槛及进行分类监管,是对规则的明确,并不是“收紧”。“之前内部已经形成了规则,经过实践证明可行后,近期进行了公开。”该人士表示,这一次是从规则上对审核门槛作出明确,没有新增准入门槛,“只是根据发行人风险属性不同,强化了对发行人的信披要求和中介机构核查要求,核心是强化市场约束机制。”

  不过,在当前楼市火爆、房企债务飙升的背景下,市场人士还是倾向于将这一举动解读为政策在趋紧。上证所一名内部人士也向本报记者表示,此次门槛调整是证监会层面的要求。

  上海一名公募债券基金经理告诉本报记者,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较多,仅收紧公司债影响可能并不大,但是交易所的动作代表了高层的监管态度,意味着楼市政策已经转向。

  27日傍晚,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网站宣布,从28日开始,同步上调公积金贷款二套房首付比例、商业性住房贷款二套房首付比例、暂停购房入户。

  明确房企发债门槛

  房价持续上涨,重启限购的城市不断增加,上市公司“卖房扭亏”案例接二连三……种种迹象都透着浓厚的泡沫膨胀的味道。“对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而言,这感觉像极了去年A股5000点的前夜。”一名在上海持有房产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去年7月他买房时的单价只有每平方米25000元,如今已经涨到了每平方米42000~45000元。

  楼市见顶了吗?虽然这个问题日前被不断提出,但始终没有人能回答。即便认为会跌,也没有人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其实普通老百姓都在关注监管层的动作,这也是为什么交易所调整房企发债门槛那么受关注的原因。”上述在上海持有房产的人士表示。

  根据初步方案,房企发债主体被限定为四类评级为AA级及以上的企业,包括境内外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省级政府、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地方政府所属的房企;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排名前100名的其他民营非上市房企。

  与此同时,房企发债还将实施分类管理。目前设有五项指标:最近一年末总资产小于200亿元;最近一年末营业收入小于30亿元;最近一年末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负值;扣除预收账款后资产负债率大于65%;存货中,开发产品、开发成本、土地储备于三、四线城市占比大于50%。若触发一项及以内为正常类,触发两项为关注类,触发三项及以上为风险类。

  对于正常类,交易所会给予正常审核;对于关注类,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披露,细化到项目具体细节,明确一些契约条款或增信;对于风险类,原则上不受理,需要增信达到AA 及以上再按照关注类审核的要求进行审核。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上证所并没有收紧房企发债的准入标准,只是将以前审核机关把握的标准进行了明确。从已发出的房企公司债可以看出,标准都要高于此次交易所的准入门槛。此次调整,没有新增准入门槛,只是根据发行人风险属性不同,强化了对发行人的信披要求和中介机构核查要求,核心是强化市场约束机制。

  上述上海公募债券基金经理向本报记者表示,实际发债门槛确实差不多,不过一直是窗口指导,从未对外公开,审核机关会根据房地产市场的方便,进行时松时紧的把握。不过他同时认为,监管力度正在不断趋紧。

  多名接受采访的房地产业内人士也表示,此次调控可能更多是从宏观层面来考虑,不一定是出于对公司债违约风险的担忧。“更多还是和房价上涨关系较大。”北京一家上市房企董秘对本报记者表示,收紧房地产公司发债,对于限制地王是有好处的,可以传递出监管层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蔓延的信号。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师房玲也表示,从财务指标角度来看,房企公司债的违约风险并不突出。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在变好的,因为今年以来的销售普遍向好,“要发债的公司基本都已经发掉了,部分央企比如中海、华润等本身就不太发债,因为它们本身的融资能力就已经很强。”

  上述上市房企董秘对本报记者表示:“地产公司普遍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另外现在房价还在上涨,公司手上可以融资的资源比其他行业还是要多。毕竟现在银行做信贷,最喜欢的抵押物还是土地或者房屋。”

  监管层释放信号

  监管层出手调控的背后,是房企公司债规模的持续膨胀。从8月份信用债规模来看,近万亿募资中,房地产仍是主力。

  据东北证券统计,8月份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信用债券967期,募集资金9915.09亿元,环比分别上升25.91%和13.07%。其中,企业债券发行人主要分布于建筑、房地产等行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公用事业是公司债券发行的主力行业。

  另外,从2015年7月21日至2016年7月21日的房企发债情况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这一年内,房企发债期数达到467期,债券类型涵盖一般公司债、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融、超短融等,实现直接融资共计8481.45亿元。同时,房企债券在发行利率方面也屡创新低,有相当一部分房企是以低于4%的票息实现融资的。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企业发行公司债的热潮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克而瑞研究中心9月26日发布的《2016半年度房企偿债能力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20强房企累计发行公司债2880.95亿元,其中2016年上半年发行了1342亿元,占比46.6%。下半年以来,20强房企又发行了377亿元公司债,今年以来的累计发行规模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

  在公司债大规模发行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总有息负债普遍增加。今年上半年65家房企总有息负债为36350亿元,相比2015年末的32467亿元,高出了12%。其中大部分的房企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仅14家房企有所下降。

  上述债券基金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相较于银行间市场,房地产企业确实更倾向于发公司债,交易所仍是主流的发债场所。“证监会的审批速度比交易商协会、发改委的企业债审批速度快得多,房地产企业自然更倾向于更快的渠道去再融资。另外从发行利率来看,比发中票、企业债成本低。”该基金经理解释称。

  “交易所调整房地产企业公司债审核标准,这基本上是开始限制房地产融资的一个信号了,至少对开发商开始紧了,这是比较明显的房地产调控信号。”一位资深全球投资人士告诉本报,最明确的信号还是需求端,是否对居民加杠杆进行控制,一旦从个人端开始实行提高首付比例、对信贷条件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等,这可能就说明需求见顶了。

  房地产杠杆包括需求端的居民借贷杠杆和供给端的开发商债务杠杆,它衡量了财务风险。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19日的报告显示,虽然居民加杠杆的速度在上升,但总体水平不算太高。2015年个人住房贷款迅猛攀升,新增个人购房贷款2.67万亿元,占全年住宅销售额的比例为37%,相比前两年大幅上升。居民加杠杆和首付比例的大幅下调有关。

  不过,《第一财经日报》记者27日从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网站获悉,9月28日开始,在市区限购范围内(含萧山、余杭、富阳、大江东)暂停购房入户政策,且公积金贷款二套房首付比例由不低于40%调整为不低于50%、商业性住房贷款二套房首付比例由不低于30%调整为不低于50%。

(编辑者:zhuxj)

相关内容检索: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舞钢现货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重磅推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舞钢现货网 Corporation © 2010-2020
Copyright© By 河南贝源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