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楼市触底反弹预期不高
临近年关,业内对楼市来年走向或房价的预测就纷至沓来,今年也不例外,但预测却判若水火。基于城镇居民住房需求高潮已过、库存压顶难以缓解、楼市扶持政策边际效应减弱等,很多机构不看好2016年的中国楼市;但“看多”的也不在少数,理由在于高层对于楼市“去库存”空前重视,一系列“去库存”政策已箭在弦上。另外,住房按揭贷款利率、购房税费成本已经降至历史最低,当前已经是购房最好时机,这也支持楼市继续繁荣。
2015年的中国楼市,出现史无前例的“大分化”,即一二线城市楼市热得发烫,三四线城市深陷库存泥潭。楼市下游销售端持续回暖,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望探至2013年历史最高峰(13亿平方米),但上游拿地、新开工和开发投资却始终在探底。楼市“去库存”上升到国家战略,意味着人口红利已过,住房需求高潮已过,楼市供求关系已经逆转。由此,“大分化”趋冷的一端在2016年难以逆转,而趋热的一端能否维持,抑或进一步走高,将决定2016年楼市对于经济“托底”贡献有多大。
2015年,楼市趋热的一端,不管是全国楼市销售回升,还是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火热无比,与资金流向和大类资产配置密切相关。近年来,储蓄或增值型的保险、资产计划、银行理财、私募基金等金融中介,已经成为居民投资新通道。国务院43号文实施之前(2014年6月份之前),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融资急迫且刚性兑付,所对应的“非标”资产高收益、低风险,民间资金对此趋之若鹜。
43号文实施之后,加上地方政府债务大规模置换,“非标”资产供给急剧萎缩,导致庞大的资金需要寻找“非标”资产的替代品。在过去“非标”资产超高收益的预期下,资金源源不断地再配到股市。2015年6月,资本市场经历了剧烈的指数下滑和“去杠杆”叠加的过程,资金大规模出逃。6月份以后,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明显回升。一方面,国债收益率跌破3%,万科企业债收益率跌破3.5%;另一方面,前期股市财富效应与出逃资金进入形成叠加,一线城市房价开始暴涨,并迅速蔓延至二线重点城市。另外,制造业“去产能”继续深入、PPI连续45个月下行,实体经济货币吸纳需求下降,实体资金借助险资等渠道进入土地市场和地产上市公司股权市场,造成土地市场火热、龙头地产上市公司纷纷被险资举牌,股价暴涨。
人口红利褪去,住房需求高潮过去,楼市供求关系逆转,这些都是影响楼市的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因此,2016年,楼市在土地市场、新开工、开发投资上,仍旧在寻底或夯实底部,触底反弹并回升的预期并不高,这就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难以回升。同时,金融危机后,全球进入货币金融时代,贫富差距扩大是各国共性,我国中低收入人群过去在房产上“加杠杆”太多,消费增长受到制约,整体消费需求不会明显“上台阶”。
再考虑到外需难以起色,总需求疲弱将在2016年继续存在。同时,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6年着重在“供给侧”要推进的“五大任务”,包括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扩大有效供给、化解房地产库存、降低金融风险等。因此,实体经济“去产能”和“去杠杆”将明显推进。为了对冲“供给侧”改革对于经济增速的冲击,房地产“去库存”和基建投资将继续发力。
要维持经济增长在6.5%,还要降低企业成本,2016年金融体系流动性将继续宽松,利率也将继续下行。因此,预计2016年“降准、降息”的频率依旧比较高。同时“供给侧”改革推动存量资金盘活,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也开始弱化,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吸收能力继续减弱。如果2016年资本市场依旧震荡,地方政府债务继续置换,企业债券全面“开闸”的话,目前已经出现的“资产配置荒”将在2016年会更加严重。
“资产配置荒”背景下,宽裕的资金只会选择收益相对高的资产。特别是,目前囤积在银行理财上的20万亿短期避险资金,由于没有好的资产匹配,2016年可能会涌出来寻找相对高收益的资产。因此,由保险资金驱动的股权投资,以及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或将是大类资产配置的选择之一。由此,“小宝能”要吞掉“大万科”绝非偶然事件,宝能向广大居民发行高收益万能险,并以多倍杠杆决意吞下万科,事实上是看中了在楼市“去库存”托底经济的背景下,万科储备土地、在建工程未来的溢价收益。近年来,民营险资年均保费复合增长率达到30%,越来越成为资产配置的新载体。
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135家A股房企中,已被险资进入前十大股东的多达23家,占比约为17%。2015年拿地最多的企业并非房企,而是平安保险。预计2016年,险资对于地产股权的投资将会进一步增加,保险机构将成为新的资金集聚渠道。有了充足的弹药,开发商在重点城市攻城略地将更加凶猛,2015年重点城市地王频现的局面将再现。同时,外来人口本地化的新型城镇化将在“十三五”迅速推进,重点城市在集聚人口和资源上的能力无出右者,也将是大类资产配置的重点之一。在宽松的资金面、超低购房成本的刺激下,这些城市楼市的量价或继续走高。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