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查现货| 视点| 标准| 图片| 中厚板行情| 聚焦| 上游| 下游| 快讯| 专家| 调价
关键词:

百年老矿面临生死劫 欲靠旅游项目来转型?

 时间:2016-03-25 16:46:19编辑:arince来源:钢企网
煤炭行业日渐式微,各省市以及各大煤企去产能方案逐渐浮出水面,关闭矿井和转岗分流成为煤企去产能的关键词。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冀中能源位于石家庄、邯郸等地的多个煤矿,作为河北省最大的煤炭集团,其去

煤炭行业日渐式微,各省市以及各大煤企去产能方案逐渐浮出水面,关闭矿井和转岗分流成为煤企去产能的关键词。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冀中能源位于石家庄、邯郸等地的多个煤矿,作为河北省最大的煤炭集团,其去产能的压力不容小觑。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尽管冀中能源还未出台具体的去产能方案,但是由于旗下资源枯竭的老煤矿较多,目前冀中能源已经在主动去产能,石家庄、邯郸等地多个矿区已关闭了不少煤矿。

其中,井陉矿区去年已关闭最后一个矿,结束了上百年的采煤历史。800多名工人放假两年,扣除各种保险后每月仅靠几百元工资生活。作为百年老矿,想通过打造旅游项目来转型升级,但因为身处雾霾重灾区遭到质疑,可谓困难重重。

同时,邯矿集团目前已关闭了3个资源枯竭的煤矿,因为“走出去”托管了其它的煤矿,成功转移安置职工1100多人,成为转型的样本煤矿。

现在,井陉矿区也在向邯矿集团学习,希望能在外边承包煤矿,到时再把工人召集回来。

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才刚刚开始,在河北省去煤和治理雾霾的双重压力下,随着资源枯竭和亏损严重等矿井的陆续关闭,冀中能源所面临的矿区转型和人员安置等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井陉矿区

关闭最后一个煤矿

位于石家庄井陉县的井陉矿区是河北省著名的百年老矿,其在2008年喜迎百年华诞,同时正式变身为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希望能够掀开百年煤炭企业再创辉煌的新篇章。

可以说,人们对这座百年老矿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后,井陉矿区的煤炭资源开始枯竭,生产矿井相继关闭,原煤产量由1974年的450多万吨锐减到了2007年的35万吨。2007年末,该集团通过扩张资源、挖掘潜力,使生产矿井和生产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增长,形成了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然而,这也是井陉矿区最后的挣扎。

时隔八年,随着煤炭行业日渐衰落,这座百年老矿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风采。2015年7月份,冀中能源井陉矿区因为资源枯竭关闭了最后一个矿——井陉三矿,矿区挖煤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据史料记载,1912年,时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的段祺瑞,联合阎锡山、王士珍等,在井陉矿区成立正丰煤矿。

三矿即当年有名的正丰矿,鼎盛时期,三矿有职工6000余人,年产煤130万吨,现在职工缩减到800余人,年产煤20万吨。

日前,记者从石家庄市一路颠簸,雾霾越来越严重,到达井陉矿区后,一副破落萧条的景象,两座办公大楼里空无一人。

记者刚进入井陉三矿还遭到了保安的严厉呵斥,但后来听说是了解煤矿工人的生存现状,保安的态度明显好转。

有闻讯赶来的工人操着浓烈的石家庄郊县口音向记者诉苦,希望能够反映这里的状况,煤矿关闭以后,工人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很困难。

他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矿区基本没啥人了,只剩下保安和十几个领导。七八百名工人放假两年,领着几百块工资,有不少人都在家闲着,没事干。”

作为百年老矿,井陉矿区曾创造过无数的辉煌,曾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因煤而兴,依矿建区。井陉矿区因此也聚集了很多人投奔于此,有些家庭三代人都在这里谋生,从来没想过任何其它的出路。但是,这几年,随着资源枯竭,以及煤价越来越低,挖煤的成本越来越高,有些矿实在挖不出煤,也只能关闭。

但是煤矿关闭以后,几代人的生存问题就显得颇为严峻。

“工人放假也是轮岗,各种保险矿上还给交着。”有井陉矿区管理层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矿上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在外边承包矿井,目前已经跟40多个矿进行了洽谈,一旦恢复生产就把工人召集回来。

据他介绍,关井后,留守了一部分人员负责看场地,还有债权债务等工作的处理;还有部分30多岁年轻点的工人分到了焦化厂,有不少在矿区都是干部待遇,去了只能做操作工;此外,矿上还与劳务中介公司合作,为工人提供一些工作岗位,但煤矿工人也做不了太好的工作,包括矿上的副书记和区长,有不少到石家庄市区只能当门卫,工资大概在1800元-2700元。

关一个煤矿容易,但是煤矿背后的这群工人如何安置成为关矿以后最重要的问题。

有数据统计,全国20个省28家煤炭企业中,因资源枯竭、扭亏无望、高硫高灰,面临关闭退出的原国有重点煤矿共115处,其中资源枯竭的煤矿70处,涉及在职职工30万人。

因此,在今年两会上,有不少来自煤矿的人大代表建议,尽快研究出台老国有煤矿退出机制,支持资源枯竭、灾害严重、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且扭亏无望的国有煤矿有序退出。

中国煤炭协会会长王显政在去年年底向《证券日报》等媒体表示,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建立国有煤矿退出机制,已形成建议初稿。

百年老矿面临生死劫

欲靠旅游项目来转型?

必须承认,对于井陉矿区来说,靠采煤吃饭已经成为历史,这是整个矿区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残酷现实,而转型升级就成为矿区必须闯过的一道生死劫。

早在2011年11月份,井陉矿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这座百年工矿区开始了艰难转身。

段家楼景区开发,被矿区确定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按照规划,矿区将以段家楼为龙头,结合清凉山、台阳山等自然资源,利用百年煤矿开采史积淀的文脉,打造以近代工业文明遗产为内容和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需要一提的是,中西合璧的段家楼即为当年煤矿高管们的办公和居住之所。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目前,矿区政府、井矿集团(段家楼产权所有单位)已与一家商会达成合作,后者准备投资40多亿元,实施以段家楼为核心的正丰矿建筑群整体修复、煤矿博物馆建设等工程。

对于一个百年老矿来说,没有煤炭了,向旅游业转型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在这个常年雾霾环绕的地方,恐怕想来这里旅游的人并不多。

由于井陉矿区最后一个矿已经关闭,矿区附近的小饭馆也门可罗雀,紧闭着门窗,而景区内更是几乎空无一人。

谈到这个旅游项目,带记者从井陉县城到井陉矿区的出租车司机忍不住苦笑,“这环境哪有人愿意来啊”?!

从石家庄市出发,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到达井陉矿区,路上的环境令人咋舌。因为会经过很多洗煤厂、钢铁厂、化工厂等重污染小企业,还有不少拉煤拉钢的大卡车,一路上都是尘土飞扬。

众所周知的是,河北省是雾霾天气的重灾区,统计显示,石家庄几乎每两天半就有一场雾霾。而井陉地区因为有更多的化工企业,比石家庄市区的雾霾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污染严重,石家庄市井陉县上安镇白王庄村村民出门都用口罩、帽子围巾将自己武装得严严实实。仅在白王庄村周围,就紧挨着十多家生产白灰、工业钙、建材等厂矿。

除了井陉矿区,面临资源枯竭的邢矿集团也在试图向旅游业转型。

已经在邢矿工作了20多年的王兵对于煤矿的衰落感到颇为迷茫。

“啥也不懂,就知道下井挖煤,没有技术,四十多岁了出去打工能干啥?估计只能看大门。”他边摇头边说,我们工人也很无奈,谁料到煤矿会是这种结局。冀中能源也是世界五百强,现在这些煤矿靠贷款活着。

王兵还向《证券日报》抱怨说,矿上已经2个多月没开工资,原来一个月5000多元,现在降到2000多元,就是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有的老工人在这下井三十多年,一个月上26个班,才开2090元的工资。

“不过矿上现在出不来煤,出一吨也是赔一吨。井下工人也开始轮休,轮休的话一个月工资就只有几百块。”说起来他颇为绝望。

面对资源枯竭,邢矿集团也不得不寻找其它的出路,它同样相中了旅游产业。

近日,冀中能源邢矿集团与山西和顺县人民政府签署“天河梁大峡谷——牛郎织女景区”合作开发协议,标志着该景区正式纳入邢矿集团大峡谷项目开发范围,也标志着邢矿集团向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于一体的旅游休闲产业迈进了一步。

但是,王兵等矿上的工人并不好看上述旅游项目,他认为“投资的钱可能又打了水漂,没有人会想到来这旅游”。

与井陉矿区所面临的情况类似,邢台的污染情况更加严重。冀中能源在邢台这座灰色的工业中心经营着六家大型煤矿和几十家相关工厂。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2015年空气质量排名,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10个城市依次为保定、邢台、衡水、唐山、郑州、济南、邯郸、石家庄、廊坊、沈阳。重雾霾区河北省占据了七个席位。

有河北省环保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石家庄、邯郸和邢台等地作为重污染和雾霾整治地区,去煤治污任务依旧严峻,而且对于煤矿区来说,在这种环境下,向旅游产业转型可谓艰难。

邯矿集团关闭3个矿井

转移安置职工1100多人

实际上,随着多年的高强度开采,河北、安徽及东北三省等老煤炭产区,普遍面临着资源枯竭、矿井衰老、生产经营困难加剧等问题,大规模转产转移压力越来越大。

《证券日报》记者在实地调查中还了解到,除了井陉矿区关闭的最后一个矿,冀中能源邯矿集团旗下的陶一矿也已于2015年10月份关井。

邯矿集团(原邯郸矿务局)于1958年建局,随着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开采,邯郸矿区煤炭资源逐渐减少,煤炭行业的整体形势,加快了一些老矿的关闭进程。

“煤炭行业寒冬持续,邯矿集团陶一矿主动去产能,提前几年闭井,也是迫于市场和限产的压力,不得不走这条路。”有邯矿集团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吨煤开采成本高达350元,出一吨煤亏200多元,继续采只会越亏越多。

据了解,陶一矿1976年建成投产,至今累计生产煤炭1600多万吨。截至2014年底,煤炭可采储量已不足50万吨。陶一矿被确定为邯矿集团首个资源枯竭矿井转型发展试点,开始探索资源枯竭矿井转型发展之路。

相比井陉矿区,邯矿集团关闭矿井后所面临的情况要好很多。

2014年11月19日,邯矿集团与山西吕梁市方山新星煤业公司签订了煤矿托管协议,邯矿集团山西方山分公司正式成立。陶一矿方山公司的成功托管,在吕梁地区树起了托管煤矿的样板,打响了冀中能源邯矿集团品牌。2015年下半年,陶一矿又先后与太原娄烦、古交两家煤矿签订托管协议。

按照陶一矿的模式,去年以来,邯矿集团对煤质差,产量低,成本售价倒挂且没有资源支撑的矿井实施暂缓开采或者有序关停。

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邯矿集团对3个低效矿井进行关闭,转移安置职工1100多人。通过一系列产能结构性改革,邯矿集团煤炭主业的质量效益大大提升,总成本比计划降低5.5亿元,单位成本控制在每吨220.5元,创十年来最低水平。

上述邯矿集团人士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近日,邯矿集团康城矿的190名职工安置到兄弟单位郭二庄矿,加上去年分流的142名,郭二庄矿共计妥善安置该矿332名职工。

至此,康城矿成为陶一矿之后第二个停产的资源枯竭型矿井。

“集团内资源枯竭的矿井都将陆续关闭,阳邑矿也将在2017年底前关闭。”该人士还表示。

事实上,在冀中能源旗下,有很多矿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煤矿资源枯竭,在去产能的压力下,必须关闭。但是,能够像陶一矿一样带领工人“走出去”就业的并不多,大部分在闭井后面临着人员安置等问题。

冀中能源宣传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这种形势下,煤企不得不开始去产能,公司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去产能小组,十几个人负责此事,但最终的方案现在还没出来。

 

来源   证券日报

(编辑者:wanghui)

相关内容检索: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舞钢现货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重磅推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舞钢现货网 Corporation © 2010-2020
Copyright© By 河南贝源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