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减产协议对中国影响不大
日前,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即OPEC)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一次会议中就石油减产问题达成一致。在欧佩克达成近8年来的首次减产协议后,国际油价一度大幅反弹近6%,这让一些观察者开始关心作为能源需求大国的中国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专家指出,在世界经济疲软的背景下,欧佩克艰难达成的减产目标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原油等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与此同时,中国自身能源供应较为多元,经济结构正在加速转型,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也逐年降低。总体上看,中国能源供应保障充足,减产协议难以对中国的经济运行和改革进程产生较大影响。
减产协议艰难达成
过去2年来,国际原油价格的一路走低,让产油国们十分头疼。例如,沙特的石油收入锐减一半,迫使其每月不得不出售大量海外资产来支付开销;伊朗在两位数失业率压力之下,国内重振石油收入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为此,欧佩克曾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减产、冻产和平衡油价的问题,但始终无果。
相比之下,此次减产协议的艰难达成对产油国而言便显得格外“珍贵”。欧佩克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哈利勒表示,相关国家在本周非例行会议达成了历史性成果:欧佩克国家同意将产出目标设定在每天3250万—3300万桶的区间内。这一水平较今年8月的欧佩克产出目标减少了0.6%—2.1%。哈利勒说,未来欧佩克将成立技术性委员会,研究限产的实施机制,加快市场的供需再平衡进程。
尽管欧佩克意外达成减产协议吸引了全球目光,但不少机构却并不看好油价行情。高盛集团9月29日表示,尽管减产协议可能短期支撑油价,但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石油的供应前景,高盛仍坚持此前对油价的预估。摩根史丹利则指出,目前焦点应转向执行情况。从历史经验来看,以往协议的执行并不好;从中期来看,市场干预也将减少周期性上行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减产协议在短期确实会对油价有一定影响,但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供大于求的原油市场格局。“其实,欧佩克是一个很松散的组织,历史上其决议执行情况一向较差。加上此次减产的幅度并不大,因此国际油价不会进入大幅上涨的周期。”董秀成分析。
化石能源依赖降低
那么,欧佩克减产协议对中国又有何影响呢?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油价上涨肯定会增大本国支出压力,但减产协议产生这种冲击的可能性很小,其对中国的最终影响也将十分有限。需要看到,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国际原油依旧处于“买方市场”,而中国能源结构也正在随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而更新,中国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正逐年降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的比重为27.1%,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水、核、风、太阳能发电比重分别为18.5%、3.5%、3.5%和0.7%,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5、0.6、0.4和0.1个百分点。中国能源结构改变的另一个证据则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项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44.8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而无论是单年还是累计,中国均排名全球第一。
“需要指出,对中国而言,国际油价过高过低都不好。如果油价过高,则将增大中国经济运行成本,带来输入性通胀;如果油价过低,则不利于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结构进一步转型。”董秀成说,随着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新能源的发展,中国的能源安全也将不再简单地同“油气安全”划等号。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能源供应种类丰富、来源广泛,能源保障将持续充足。
如果换一个角度观之,日益向高质量增长模式迈进的中国经济,对能源本身的依赖程度也在减弱。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43.0亿吨标准煤,增速创1998年以来最低。与此同时,能源消费强度明显下降,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同比下降达5.6%。
灵活调整步伐坚定
值得注意的是,欧佩克减产、油价反弹、煤炭价格回升等一系列现象的短期叠加,也让一些观察者担忧中国供给侧改革的进程是否会受到影响。
“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而煤炭领域又是重中之重。但是如果仅仅看到欧佩克减产引发油价上涨这种外部事件,就认为煤炭去产能进程要放缓,则显然是片面且狭隘的。这种观点只看到了煤炭是一种廉价的替代能源,却没有将使用煤炭带来的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气候变化等外部性成本考虑在内。”董秀成强调,未来中国仍需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税收等手段引导,使煤炭的真实成本在市场价格上得以充分反映,进而更多发挥“市场之手去产能”的作用。
事实上,面对不久前煤炭价格的上涨,国家发改委已做出了“灵活实施先进产能煤矿减量化生产制度”、“在建煤矿增减挂钩”等适当安排,以保证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适当释放优质产能,既满足市场需求,又保证减量化生产制度不动摇。
对于中国改革和转型的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报告中表示了看好。IMF研究部经济学家埃斯特班·维斯伯罗尼表示,中国经济的转型是必要的,目的是确保可持续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经济会因此受益。
(编辑者:zhuxj)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