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中冶重组整合 体量超全球三大矿业巨头
2016年6月2日,一场低调的重组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五矿”)与中国冶金科工有限公司(601618.SH,以下简称“中冶集团”)重组整合又迈出关键的实质性一步。
去年12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自此,两家世界500强央企走上了重组之路。
在人事安排上, 中国五矿在今年5月9日于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国五矿当日上午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宣布任命国文清为中国五矿总经理、董事和党组副书记。在当日的重组大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透露,新组建的中国五矿正在积极申请成为国企改革的试点企业,并指出中国五矿要通过改革试点出成效。
规模超7000亿元,
新五矿体量超全球三大矿业巨头
中国五矿董事长、党组书记何文波表示,本次重组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经过重组,中国五矿资本实力和资源掌握力均大幅跃升,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已经具备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基础。
据中国五矿提供的数据,重组后的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拥有近24万员工及2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累计有效专利超过1.8万件,境外矿山遍布亚洲、澳洲、南美和非洲等主要资源地,境外机构与工程项目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营业收入超过4300亿元,体量超过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是全球金属矿产行业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原中国五矿和原中冶集团的主体业务重复性较少,同业竞争程度较低。通过重组可以获得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整体协同。”何文波说。
国文清在讲话中表示,重组后的中国五矿在经营规模与影响力、产业链整合能力、资产组合、人才技术等4个方面建立了新的优势。他指出,重组后的中国五矿在全球金属矿产领域率先打通了从资源获取、勘查、设计、施工、运营到资源流通的全产业链通道,形成了为金属矿产企业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工程建设运营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企业在整个行业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中冶集团整体并入后,中国五矿的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
中冶集团独立性不受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五矿成立于1950年,是以金属和矿产品开发为主,兼营金融、房地产、物流业务的全球化大型集团。主要海外机构遍布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7.7万员工,控股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中冶集团则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之一,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
根据此前披露的重组方案,中国五矿、中冶集团决定将重组分三步走:第一步即是在2016年完成战略和管理体系上的融合;第二步是加强管控和企业业务的进一步融合;第三步是从各自的优势角度和业务分类进一步进行业务整合。
何文波称,重组后的中国五矿要抓住全球金属矿产市场深度调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并提出三大任务——成为国家“资源安全的保障者、产业升级的创新者和流通转型的驱动者”。
重组后的中国五矿将重点在以下五方面发力:加快境外铜、锌、镍等国内紧缺资源供应基地建设;通过全产业链系统整合与集成服务提升金属矿产行业创新驱动能力,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企业;积极推动优势金属资产整合与保护性开发,突破下游材料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与共性基础性技术;充分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强化全球资源配置与市场运作能力;发挥全牌照金融服务优势,在金融资本领域打造行业领先的金融服务和产融结合平台。
同时,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要求,中冶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不会受到影响,现有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会保持稳定。
正申请成为国企改革试点
在当天召开的重组大会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重组后的中国五矿正在积极申请成为国企改革的试点企业,对此国资委会全力支持。
2016年2月,国资委宣布将开展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其中一项便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被当作是国资监管体制实质性改革破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指出,“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实现以管资本为主的重要途径,成为此次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所在。”
今年两会期间,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公开表示,2014年开始,国资委就选择了中粮集团和国投公司进行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是坚持试点先行、直奔问题,力求充分发挥试点在全局工作中起到示范、突破和带动的作用。”
“当前,国企改革1 N系列文件已经陆续出台,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希望新五矿结合实际,认真做好贯彻落实。” 肖亚庆表示,希望重组后的新五矿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力争在国企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肖亚庆指出,要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加强资金运行和管控力度,更好地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加快构建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用工和社会分配机制,真正形成各类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