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钢期货交易额暴增 对冲基金另寻转型路径
昨日,螺纹钢期货交易额暴增,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上证报记者发现,在期指交易“入冬”后,不少对冲基金不得不另寻转型路径,而一路上涨的商品期货,则成为它们的新战场,近期热门交易品种背后,均活跃着对冲基金的资本魅影。
自去年8月股指期货交易规则趋严以来,采用对冲策略的对冲基金可谓“一夜入冬”——开仓困难、高频瘫痪、交易成本上升。而其中,受影响较大的私募基金主要采用股指期货CTA策略、阿尔法策略和股指期货套利策略。
数据显示,上述三类对冲基金月度平均收益在去年8月以后迅速下滑,9月平均收益全部飘绿。不过,今年以来,三大策略对冲基金月度平均收益逐渐回升,CTA策略、阿尔法策略和套利策略私募基金3月平均收益分别为2.07%、1.06%和1.02%。
“按照中金所去年8月底、9月初限制股指期货交易的时间节点划分,前期在牛市行情、杠杆资金的带动下,月度平均收益高达3.07%,后因行情和政策影响,月度平均收益下降至0.28%。”昨日,格上理财一位私募行业分析师对记者称。
不过,虽然身处股指期货交易“寒冬”,但仍有一些机构在2015年8月底至2016年3月期间获得较好收益。而在其中,大胆“押宝”商品期货的对冲基金收益最为可观,其中排名第一的对冲基金来自上海,同期以65.79%的收益问鼎同类私募冠军。
记者发现,上述斩获收益第一的对冲基金,主做商品期货、股指期货的主观趋势交易,同时以日内短线操作、套利策略为主,因其覆盖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期指受限对其影响不大。此外,另一只排行前列的对冲基金主要收益来自玉米、铁矿石两大品种。
“近期大幅跑赢市场的对冲基金,多重兵商品期货,其去年底的获利主要来自有色、黑色板块,近期获利来自黑色、化工板块。”一位熟知商品期货的私募人士透露。
上述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在股指期货交易政策收紧后,对冲基金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打击,但私募基金管理人并未停止工作,而是积极研究应对之策,主要包括策略开发、期权对冲、模型优化、海外布局等四大策略。
首先,使用股指期货策略或以该策略为主的部分私募机构,开始转战商品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开发新策略,如股票CTA、商品期货CTA,以丰富品种覆盖性;其次,部分相对价值策略无法顺利展开或没有较好投资机会,有的私募机构开始对基差进行预测,在负基差出现收缩时寻找套利机会;再次,交易不受政策限制的期权产品,成为对冲的又一选择,部分私募直接使用期权对冲策略;最后,部分对冲基金已选择暂停期指交易,将目光投向港指或新加坡富时A50等境外期指。
“并非所有私募管理人都能成功转战新领域。”上述格上理财私募行业分析师称,能否转型商品期货对私募管理人的投研团队要求很高,研发新策略也并非“一日之功”,新策略需要经历市场的反复检验与优化,部分私募基金投资范围受限也是原因之一。
在转型无望或转型无力之时,最近不少部分私募管理人选择“离场观望”,不仅暂停发行新基金,运行中的基金也不得不降低仓位甚至停止交易。在经历数次市场洗礼后,这些对冲基金管理人也需要时间,来反思如何建立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