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游泳也是中大传统 硬件升级后游泳考试标准或提高
你以为只有清华才考游泳?看旱鸭子如何在中大逆袭——
金羊网记者 王倩 实习生 王春
清华大学最近颁布新规: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规定一出一下子引起了诸多网民的讨论,有网友调侃:“旱鸭子们纷纷向北大投递了转学申请。”记者了解到,游泳考核也是中山大学的传统。在中大,男女生游过25米即达标,与清华、厦大相比较低。标准较低的原因主要与场地有限有关,中大相关负责人表示,等中大完成建设体育场馆后,或适当提高达标标准。
现状
游泳考试审核严格要“刷脸”
中大游泳课只是众多体育课程中的选择之一,所有学生只需要在大二结束之前达标即可,修不修游泳课并不强制。达标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游泳课考核,一种是参加各校区组织的游泳达标考核。游泳班由上课老师负责监考,中大学生表示不同老师的考核方式不同,有的考蛙泳,有的考仰泳,甚至考核距离也不同,例如某体育老师当年对2014级学生要求至少50米,而连续两次都没考过的同学,标准则变为了200米。据该班同学回忆:“游完的那一瞬间发誓这辈子再也不游泳。”2014级的陈玥不会游泳,也从没选过游泳课,她想过在达标测试时找人替考,但是被拒绝了,因为参加测试必须携带身份证和校园卡,监考老师会“刷脸”,并且作弊者不能毕业时获得学位。现在大三的她必须进行补测。
尚无学生因游泳不达标不毕业
游泳是一项对设施场地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记者了解到,中大东校园内,学生数量过万,但只有一个50m×25m的露天游泳池。同一上课时间段,最多容纳4个班,不到120人。也因为中大尚无室内游泳馆,缩短了每学期游泳课的有效课时,比如春季学期一般5月初才可下水,秋季学期11月份之后就不能再下水,所以不少学生仅用了8-9周的时间,就完成从旱鸭子到25米达标的逆袭任务。
中大体育部主任张新萍表示,中大目前尚无因游泳不达标不能毕业的学生,25米只是基本的游泳技能。她还透露,等中大完成建设体育场馆后,可适当提高达标标准。
由于人多场地少,东校园的游泳池到了早晨和晚上的开放时间,学生调侃“下水就像下饺子”。每到夏季傍晚,游泳池外面就会排起长龙,有练习的,有来解暑的。然而很多同学却因为泳池已经达到了人数上限而不得不打道回府。进去的同学称“只是泡澡,一游就撞人。”
观点
高素质人才培养体育地位渐高
教育部并没有规定高校在运动技能上具体考核哪种项目,给了高校一定的自由度,但不少高校都对游泳能力有明确要求。张新萍表示,游泳是一项“生存技能+心肺耐力”项目,使得它与其他项目相比更重要。
实际上,北大也对游泳有刚性要求,并且早在2000年北大体育教学改革的时候,游泳就被列为了本科生必修课,学生连续游完200米才可过关。相比清华大学对于学生游完50米的要求,北大的反而更为严格一些。
虽然清华并非首例,为何偏偏火了?除却清华本身的名校光环,张新萍认为,清华重视体育的传统也一直为高校典范。清华重视跑步已是传统,如今再加上游泳的要求,一方面说明清华对学生体育方面的要求更高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受到更多重视。该事件除了游泳本身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彰显的教育理念——“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质不强,作何栋梁”。
对于不少大学生对游泳考试的为难情绪,张新萍表示了理解:“因为国内开设游泳项目的中小学较少,相当多大学生不会游泳。”
故事
旱鸭子喝水喝到撑?
中大法学院的聂群回忆,大一时在游泳池“喝水喝到撑”,加上水压,一边游一边打嗝。“喝得最多的时候,还没等到下课,就特别想上厕所”。为了鼓励学生不放弃,老师通常会坚持严格要求,比如在学生抱怨喝水的时候“安慰”他们说:“随便喝,免费。”
让聂群“难忘”的事情还有呛水、耳朵进水。有时侧躺睡觉耳朵里突然一股暖流,原来是水终于排出来了。晒黑也是游泳常有的事,她们院的体育课排在下午2:25—4:05,是太阳最毒的时间段。一次课下来,她和室友都被晒出了泳镜痕和泳衣痕。
回忆起当时的游泳课场景,也不全是“黑历史”。由于授课老师要求每周课外时间至少去三次游泳馆“打卡”练习,聂群和同学经常相约早晨6:30。“不强制就不会早起,也不能享受安静的校道和食堂新鲜出炉的早饭”。不足的是,这么早的时间,泳池里也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比如游到半路一蹬腿就踢了别人一脚,或者突然被扇了一掌。只有天气稍冷的时候,她们能享受“承包泳池的VIP待遇”。
聂群告诉记者,她是属于为了游泳达标才选游泳课的那类学生,她身边也有同学选游泳课是因为“塑形效果好”。
延伸阅读
高校体育场地普遍紧张
游泳场馆紧缺不是一城一校的问题,记者了解到,高校体育场地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国的体育场地情况也不容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和2004年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量2013年2647.50万人,2003年为1173.70万人,增长率为125.57%。相比高校学生数量的成倍增长,高校体育场地面积的增长率却很低。计算得知,高校在校学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03年为5.54平方米,2013年不涨反跌到3.10平方米,增长率为-44.04%。人多地少,这也是很多网友在质疑高校在硬件上能否支撑特色体育项目的原因之一。有的高校为此不得不有所折衷,比如西安交通大学要求必修太极拳就有考虑这项运动对场地要求不高。
对比同期的全国体育场地数据会发现同样不乐观,国家统计局2004年和2014年公布的最新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每十年一个统计周期)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6平方米,2003年为1.03平方米。十年时间,人均增加了0.43平方米。虽然这一数据不是负增长,但相比很多国家都称得上可怜。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6平方米,而向来被认为地狭人稠的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为19平方米,是中国的13倍。
来源:金羊网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