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打破传统钢贸与钢铁电商隔阂的利器
曾经万亿级的钢贸市场如今可谓一片萧条。中钢协披露数据称,2015年其会员钢企亏损总额645.34亿元,亏损面高达50.5%;另一个数据,全国的钢贸商已经从峰值的20万家锐减至10万家左右。钢铁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在中间流通环节进一步激化,钢贸领域已经从"红海"演变成"血海"。
然而荒漠中也出现了一片绿洲,截止当前已有数家主打钢材流通主题的企业登陆"新三板",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目前国内涉及钢铁的电子交易平台已增至300余家,70%成立不足两年。在钢铁行业经营愈发困难的今天,传统钢贸商着手转型做电商便是一种在"新常态"下的一条出路。
如果电商平台仅仅的做在线销售,那么所谓的"互联网+钢铁"的电商模式就只是变换了销售渠道而已。而且对比已经成熟多年的线下渠道,线上渠道的劣势一览无 余:支付不便捷、物流不畅通、信用难辨别、用户操作难度变大等。大宗产品的特殊性使得钢贸电商不能像零售品电商一样顺畅,存在"先天缺陷"。
钢贸电商元年是2014年,至今不到两年,既没有时间跨度上的积累,也没有广域的品类、市场和客户群覆盖,平台上中间商与中间商的交易占比高,而且交易数据本身存疑,以此得来的大数据很可能是画虎成猫,如果再按图索骥的话,就更是缘木求鱼了。
大数据的来源必须具有广泛性,包括有选择和无选择的。
有选择是指数据库只采集终端用户的数据,因为二次流通会导致数据偏离于真实的市场需求。未来市场信息进一步透明后,供需必然趋向于更加对称,如果没有对需求侧的精准大数据测算,供给侧必然会出现误判,所以二次流通产生的数据是低价值甚至无价值的。
无选择是指数据库采集所有涉及终端客户的尽可能多的信息,只要发生合作关系,不仅仅是交易产品的品类、材质、数量等本身属性,包括加工、配送、售后等环节的相关信息也一并收入数据库,使数据样本多元化。
另外,大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多次验证。一方面是通过实际的市场效果来验证,另一方面还要有自查自纠的功能,数据要有自我修正等机能。完整的企业大数据需要从企业自身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开始整合,其建设难度和建设周期远远超过搭建信息平台或者交易平台,但是从企业和行业的重构角度来看,它所释放的行业推动力也是数倍于上述平台。大数据建设起来了,钢贸企业的春天就不会远。"
中钢网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