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集团总经理李春龙:要正确认识和评价钢铁工业
“在去产能和国企改革方面,今年会有一些新的、具体的动作。这些动作和措施必将优化国民经济的结构,优化整个钢铁行业的质量,对下一步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3月13日,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春龙逻辑清晰地介绍了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和国企改革的内涵与相互关系。
适应钢铁行业的角色转变
“首先,要正确认识产能。钢铁由短缺发展到过剩,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是必然结果。”李春龙表示,只有改革开放,钢铁和煤炭等行业产品才能由短缺发展到过剩,这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因为通过利润空间、社会需求等市场经济的推动,资源、资金和各种要素向高利润领域行业发展,导致过剩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如果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是不可能出现过剩的。另一方面,在出现过剩情况以后,钢铁行业要有充分的缓冲时间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实现更高层次、更优质量的运行。
李春龙认为:“在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怎么来正确评价钢铁行业,钢铁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要有一个明确、正确的认识。‘十三五’期间,要抓住供给侧改革这个机遇,通过几年时间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
李春龙补充说:“其次,钢铁行业在前期是‘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现在虽然并非支柱产业,但仍然是重要的基础产业。”
据了解,从钢铁行业占国家GDP的比重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约为13%,2000年约为9%,2015年约为3%。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GDP处于不到1万亿元的水平,而2015年达到了67万亿元的水平。钢铁行业的GDP占比逐年下降,而第三产业的GDP占比目前已经超过了50%。
“这说明,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的分配和比重都在发生着变化。之前钢铁行业不仅是基础产业,由于在GDP中占比超过10%,还是一个支柱产业。但由于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尽管钢铁行业的产值总量在提高,但比重在下降。”李春龙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钢铁的表观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人均用钢量约为540公斤。“这样的人均用钢量与发达国家的人均用钢量处于同一水平,并没有超出很多。也就是说,目前钢铁的表观消费量仍然是合理的。”李春龙表示,对于经济体量如此大的中国而言,人均钢铁消费量达不到600~700公斤,是无法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特别是中国发展还不均衡、不稳定,有8亿~9亿吨的产能是完全合理的,因此,目前阶段的钢铁行业仍然是基础产业。
其次,李春龙指出,在可预见范围内,钢铁材料仍然是最绿色、最基础、离不开的结构材料,发达国家也依然需要钢铁。
“人类仍然离不开钢铁,适度的钢铁产量仍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李春龙强调,钢铁行业作为基础产业,不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材料,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绿色可循环的材料,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这也是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既然随着第三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迅猛发展,钢铁行业已经不再是高利润行业,在GDP中的占比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这时,国家对钢铁行业的期望除了支撑国民经济基础和拉动就业以外,就不应该再有高税收、高利润的期待。国家现在更应该减少税收,解决钢铁企业办社会等困难。”李春龙代表表示,中央拿出1000亿元来安排分流职工,政府要给钢企等减负来剥离办社会职能,这些措施都是令人期盼的。
最后,李春龙强调,要维护好我国钢铁行业的安全。对于这点,李春龙有着清晰的逻辑思路。我国钢铁行业最重要的原料就是铁矿石。近年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平均水平为135美元/吨,现在保持在50美元/吨左右的水平。而我国铁矿石品位很低,在原先高利润的情况下,国内矿山还能够承担这种高税负,维持生产运行。但国际铁矿石价格大跌,国内矿山已经没有利润空间来支付各种税费,面临的将是关停。由于中国仍旧有8亿~9亿吨钢铁产能的需求,如果矿山原料都被高品位的国外矿占领,而国内矿山被迫倒闭,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钢铁行业就将受制于人,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
过剩产能怎么退出?
产能退出无非还是两个手段。
一个手段就是通过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来优胜劣汰,这非常重要。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是否管理到位、设备精良、流程优化,是否拥有产品特色和市场份额,是否拥有成本优势和利润空间……这些都是搏击市场的手段。
另一个手段就是政府“有形的手”,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第一,税负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李春龙表示,钢铁行业中有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参差不齐,而不同的所有制企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并且所交税负又不一样,这样的条件下,将各类企业放在同一个市场上进行竞争,显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因为起跑线不一样。第二,企业办社会负担的问题。国有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其办社会的负担非常重。以包钢的一个矿山为例,4000多名职工中,就有900多人专门负责社会服务,包括供暖、供气、供水和物业等。此外,包钢的幼儿园和医院按公立标准要求,按公立标准收费,却得不到国家补贴。“包钢每年在办社会方面的额外直接投入就达到3亿~5亿元。同时,为了尽到社会责任,间接的管理成本也耗费了管理者不少精力。”第三,环保投入的问题。包钢近年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大力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特别是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各项要求,据李春龙透露,包钢吨钢环保成本逐年大幅上升,“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这样做?”李春龙提出了疑问。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对以上这些问题都要有解决办法。”李春龙补充说。
包钢呈现两大新亮点
“新常态要求速度放缓,而对企业实体来讲,有两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一是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二是要有新的增长点。”李春龙详细介绍了包钢在这两方面的实践。
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上,包钢在“十二五”期间抓住有利机会,建成了新体系。该新体系主要是依托包钢独特的资源优势,以生产稀土钢板材为主,并于2015年年底投产。无论在单体设备、工艺流程、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与环境友好等方面,包钢的新体系均达到了世界一流钢厂的水平。
包钢老体系的产能是1000万吨,用工4万多人,而全部建成的包钢新体系设计能力为650万吨,但用工不到4000人,其成本将远远低于老体系。包钢新体系投产之后,老体系的部分高炉及其配套的选矿设备,低端的线材、无缝生产线等落后的轧钢系统也将会陆续关停。“这就实现了包钢的‘以新代老’,有了新体系,具备了生产高档次产品的基础,才有条件淘汰那些落后产能,否则,淘汰关停之后,人员就没法安置。”李春龙表示,这是包钢传统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亮点。
在新的增长点上,包钢的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已经基本建成。以往开采白云鄂博矿,除了铁和稀土利用之外,其余一并开采的矿产资源都堆置在尾矿。包钢新建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除了选出铁和稀土以外,还选出萤石,每年的产量为40万吨。此外,还能选出金属铌和钛,之后再选出金属钪。该项目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中央政府投资8.8亿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投资2.5亿元。
李春龙透露,预计“十三五”期间,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将增加50亿元~100亿元的收入。如果萤石、铌、钪和钛的深加工也陆续投入的话,其新增产能和收入的空间会更大。下一步,包钢还要开发利用钾和钠。
“新体系建成使得传统的钢铁产业得到转型升级,淘汰了落后的产能;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又成为了包钢新的增长点。这两项工作完全适应了新常态的要求,并且都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了。”李春龙表示,“十三五”期间,包钢的任务就是随着整个宏观经济的调整,老体系逐渐退出,新体系和白云鄂博矿产资源利用基地逐渐形成规模、逐渐贡献力量,向世人展示一个更新的、更有竞争力的全新包钢。(中国冶金报)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