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扬帆起航 全球市场初感阵痛
虽然中国才刚刚开始着手解决产能过剩这一问题,全球就已经感觉到了“疼”。
分析人士谈及推进结构性改革时表示,目前中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和煤炭行业,国企众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企所背负的债务目前已经对其盈利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目前正努力减少经济增长对制造业的依赖度。同时,中国政府之前也表示,钢铁行业未来几年将裁员几百万人。但产能过剩,经济转型不是朝夕之间的小事,也不能一夜之间将这些企业关闭,因为这些企业仍需偿还银行的债务,同时,动作过快也将导致大量失业人口,这对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不是好事。但这些过剩产能必须出售,国内不行,那就只能出口,中国许多行业都将走这条路。
中国的粗钢,铝,造船,化学制品,水泥,石油加工产品,平板玻璃以及纸张生产行业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这些过剩产能都将转向全球市场,但全球市场需要与否另当别论。
汇金网此前称,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0382.26万吨,同比下降2.33%,出现自1981年来的首次年度下降,但市场的需求量只有66400万吨。粗钢产量下降仍不足以抵消粗钢表观消费量的下降,钢材供大于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钢铁行业企业亏损面大幅上升,普遍出现经营困难。
外媒称,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受重工业疲软以及国有企业境况不佳的拖累,去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持续的产能过剩可能给利润率带来持久下行压力。
钢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已从2010年3.9%的近期高点下滑至去年的0.8%。化工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从2010年的7.7%下滑至去年的5.3%,“其他金属”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则从2010年的5.6%下滑至2.7%。
汇金网之前称,中国欧盟商会最新发布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中国钢铁、铝、水泥、炼油、平板玻璃及造纸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在65%至85%之间。该商会估计,自2008年以来,所有这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都出现大幅下滑。
报道称,以钢铁业为例。官方计划未来5年削减1亿至1.5亿吨产能。但这一巨大数量仅占当前总产能的10%至15%,这意味着在这项5年目标实现后(如果能实现),很可能还要继续削减更多产能。
去产能扬帆起航
中国钢铁行业将为其他产能过剩的行业提供榜样,因为钢铁行业在解决产能过剩这一问题上取得较大进展。
一般来说,中国政府所属的媒体都开始报道一个问题时,就说明这个问题已经极为严重。据新华社称,需求疲弱已经对中国钢铁行业造成重大影响。中国国务院3月初称,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实现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能利用率趋于合理,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市场预期明显向好。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月底表示,对煤炭、钢铁行业进行初步统计,预计共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统下岗职工人数约130万,钢铁系统约50万。在这个过程中,在资金、政策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会给予支持。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个亿的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职工的安置。
然而,现实的情况可能不会那么好,这些国企仍有许多债务需要偿还,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今年仍计划增产20%。这将对国内外钢铁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麦格理集团称,产能利用率低是全球钢铁行业的普遍问题。
影响
显而易见,中国并不是全球唯一的钢铁生产国。中国此举显然是其他钢铁生产国和企业所不喜,如美国钢铁公司(U.S.SteelCo.X)。美国钢铁公司周三称,其将裁减25%的非工会员工。
美国钢铁公司的发言人称,因全球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加剧,钢铁价格下降,油价走低,钻井平台数量下降以及不公平的进口贸易所致,公司需要技术和操作水平更高的员工,裁员是这次调整带来的必然结果。
大宗商品价格2月底以来已有所上涨,这其中包括铁矿石,但其仍处于历史低位,较去年同期下跌幅度仍较大。需求较低这一结构问题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交投。
英国钢铁行业的状况甚至更差。印度塔塔集团上个月称,其将出售在英国的钢铁厂,因为钢铁厂转型代价太大,这可能导致4000人失业。消息一出,英国政客认为这将是一件极为糟糕的事情,因为钢铁行业对英国来说至关重要。
为应多此事,英国皇室甚至亲自出马。英国《电讯报》称,英国安德鲁王子在其访问中国的时候就此事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讨论。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政治姿态,但这无关紧要。
中国现在才刚刚开始向全球市场转移过剩产能,因此,钢铁行业未来面临的形势只会越来越严峻,甚至,这一状况可能从一个行业“传染”至更多行业,这将对很多国家的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千里之行”才迈出一步,在全球市场“吃饱喝足”,中国钢铁产能消化掉之后,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基本算取得成功。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