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等去产能须摆脱短期利益诱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5月,河北、江苏、山东粗钢产量分别为8352.27万吨、4590.98万吨、2919.63万吨,三省粗钢产量比上一年同期分别增产了0.3%、2.19%、5.47%。
钢铁大省去产能陷入越减越多的怪圈,关键在于利益作祟。今年1至5月份,包括钢铁在内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达到558.6亿元,同比增长74.8%。尤其是3月下旬,钢材利润一度达到每吨千元水平,这刺激了大批去年停产的企业恢复生产。作为企业,生产围绕市场转,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本身无可厚非。但在国内钢铁生产总体产能严重过剩情况下,市场价格短期回升就让大量企业将产能过剩带来的严重后果抛置脑后,多少有点令人不安。
导致钢铁大省产能不减反增的原因,除了钢铁价格市场回暖的因素外,也和个别地方政府的态度不无关系。一方面,个别地方政府担忧钢铁企业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会给地方带来就业安置、医疗、养老、财税收入等多方面压力,会对地方政府GDP带来伤害,于是仍对钢铁企业实施亏损补贴、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企图挽救被兼并重组钢铁企业命运;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拯救“僵尸”钢铁企业,缺乏足够财力和精力,暗地支持钢铁企业继续恢复生产,不仅给了钢铁企业一条出路,也可给自身减轻负担。受这两种意识的影响,钢铁产量越减越多就不足为怪了。
钢铁生产企业这种不顾后果的复产行为,会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首先,这会延缓国家钢铁去产能任务的落实,最终可能是钢铁去产能陷入无所适从境地。其次,市场一有需要,钢铁企业就拼命生产,追求那点危险的“利润”,无异于火中取栗,其结果必然是整个钢铁企业或陷入更大困境。最后,钢铁僵尸企业难以被清出市场,会浪费更多国家资源,使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受影响。
对此,地方政府应狠下决心,制定详细分期压缩任务,及时检查督促任务落实;对钢铁企业无视去产能任务的,坚决给予行政的、经济的处罚;除在安置钢铁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之外,取消给予钢铁企业的一切补贴及其他优惠政策。钢铁企业则要加深对钢铁去产能大局认识,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运行规律,消除任何侥幸心理,统筹企业内部去产能规划,对该关停的生产线坚决关停,避免因小失大导致整个钢铁去产能陷入僵局。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