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集团600亿债务重组方案上报待批 半数债转股
中钢集团600亿债务重组方案上报待批 半数债转股
钢的救赎
在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低和钢铁企业急速扩张之下,钢铁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和产能过剩等多重困境。时下,钢铁企业除了去产能,还有巨额债务困境,在巨额债务面前,则出现了频繁违约,中钢集团、东北特钢、渤海钢铁等均已出现债务违约。如何债务重组,成为这些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而近期被热议的债转股成为方式之一。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中钢集团债务重组方案上报待批,方案中就包含了债转股,占债务的一半。业内人士认为,债转股为钢铁企业改革提供良机,但是也需要警惕其成为去产能的障碍。
导读
这套来之不易的重组方案目前已经上报给国资委、银监会并等待国务院的批复。方案涉及与几十家银行谈成的减债、展期、债转股等条款,最终债务规模有望降至600亿元左右,其中,债转股的比例大约占到一半,展期的部分债务时限为6年。
“(债务重组)方案现已上报给国资委、银监会等部门了,然后等国务院批复,所以还要再等一等。”4月6日上午,一位接近中钢集团高层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方案涉及与几十家银行谈成的债转股、减债、展期等协议条款,最终债务规模将降至600亿左右,债转股的比例大约占到一半。
采访中,钢铁行业分析师徐向春及北京市破产法学会副会长郑志斌等行业人士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近期钢铁煤炭等领域频现债务违约,债转股这种债务解决方式,将为国有钢铁、煤炭等企业改革、去杠杆提供宝贵的时间和机遇。但也有机构强调,要警惕僵尸企业利用债转股的方式逃避债务并借机“还魂”,最后成为化解过剩产能的障碍。
600亿债务半数债转股
上述知情人士在电话中感慨,“一家在行业寒冬中陷入困境的企业,分别与几十家银行谈判博弈,最后拿出一套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非常不容易。”
经其确认,这套来之不易的重组方案目前已经上报给国资委、银监会并等待国务院的批复。方案涉及与几十家银行谈成的减债、展期、债转股等条款,最终债务规模有望降至600亿元左右,其中,债转股的比例大约占到一半,展期的部分债务时限为6年。
在“我的钢铁网”资深行业分析师徐向春看来,中钢债务重组方案上报待批,是中钢集团自2014年国庆遇到债务危机以来最大的利好,以债转股和展期的方式,为中钢的改革调整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中钢集团是国资委主管的钢铁矿产行业大型央企,旗下拥有所属二级单位65家,其中包括两家上市公司中钢国际和中钢天源。在钢铁矿业鼎盛时期,中钢集团曾跻身世界500强资产总值高达1600多亿,2008年还被国资委评为国资典型。
2014年下半年袭来的大宗商品寒冬让中钢集团陷入更艰难的处境。矿价断崖式暴跌,钢铁产能过剩及前些年管理经营不佳,中钢集团在2014年9月开始出现债务违约,随后一年来一直在努力化解债务危机。
现任中钢集团总裁徐思伟正是在2014年国庆后临危上任的中钢新掌舵者。在其主导下,中钢开启了新一轮伤筋动骨式的改革,包括旗下三家钢铁业务子公司合并,并对集团进行机构精简及人员分流等措施。
中钢国际3月11日发布的财报显示,改革正在取得效果,2015年中钢国际共实现营收97.5亿元,较去年减少13.1亿,同比下降11.84%;全年实现净利润4.75亿元,同比增长158%;同时其全年营业成本已大幅压缩了近14亿元。其中,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减少约5000万元、1.65亿元。
与此同时,中钢集团通盘的债务重组也稳步推进。该知情人士称,2015年以来,中钢集团不断与各家银行展开债务重组谈判,但其进展十分艰难。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曾连续关注中钢债务问题,截止到2014年12月底,中钢集团及所属72家子公司的债务总额逾1000多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债务近750亿元,牵涉境内外80多家银行,其中还包括一些信托、金融租赁公司。
去年底,中钢集团一位内部人士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债务重组正在紧张谈判,待完成方案后有望春节前后提交给上级部门。6日上午,上述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确认了债务重组方案已上报国资委及银监会的消息。
6日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从一位已离职的中钢前高层人士处获悉,在600亿债务中的债转股部分,或由国资委下属的一家专门负责管理、接收企业重组改制等产权及资金的平台“中国诚通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接。但此消息尚未经中钢集团官方确认。
官网资料显示,中国诚通资产管理公司(简称“诚通资产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单位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