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省基建与产业投资将超10万亿 撬动民间资本跟进
地方基建、产业投资超10万亿撬动民间资本跟进
步入2017年,全国各地新一轮的重大项目投资陆续开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7年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
从各省公布的投资计划来看,地方上安排的2017年重点项目基本涵盖了以上领域。21世纪经济研究院在梳理中发现,无论是东部发达省份,还是中西部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交通领域的投资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产业项目也成为布局重点,多地提出产业升级转型计划。
通过初步计算,31个省(市、自治区)今年在重大项目上的投资总额至少达到10万亿以上。如此庞大的投资资金从哪里来?成为地方政府首先遭遇的问题。而根据各地提出的融资方案,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融资模式或成主要选择。
交通项目领跑基建投资
在“扩大有效投资”的总基调之下,各地投资规模有扩大趋势,有些省份在超额完成2016年投资计划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今年的投资目标,如上海、河南、海南、陕西等地,今年计划投资金额均不低于去年完成水平。
经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发现,2017年计划投资数额最高的为河南省,年投资目标为1.5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1000亿元以上,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
其他省份的投资规模也不小,拟定的目标动辄千亿,总投资达到万亿级别的也不在少数,对今年整体投资和经济形成支撑。
如贵州省年投资计划8504亿元,总投资4.2万亿;广东省年投资计划5400亿元,总投资5.1万亿;福建省年投资计划3913亿元,总投资达到3.57万亿;陕西省年投资计划4820亿元,总投资达到3.7万亿。四川、重庆、江苏、福建、江西、湖北的总投资数额均达万亿。
从重点聚焦的领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项目成为各地的重要抓手,其中,各地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普遍较大。
统计显示,在28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领域,明确指出要“全力抓好”“重点聚焦”,投资数额占据了不少地方投资计划的半壁江山。
以四川为例,在投资额度上,基础设施项目是第一主力,项目数量达到247个,年度计划投资超过2000亿元,占到总计划的43%;重庆也把基建投资作为重中之重,占据年度计划的49%;广东的基建项目更是高达501个。
而在基建项目中,多地政府对交通的重视程度又是摆在首位的。
广东今年安排的11类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工程中,有5类属于交通基础设施;云南省重点督查的建设项目中,交通项目投资达到1340亿元以上;在湖南的重点基建项目中,首要任务便是交通网升级,安排了1040亿元投资金额。
甘肃、青海、吉林、黑龙江四个省份,虽然还未公布今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但在重大交通建设上早有布局,共涉及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等多个方面。
此外,内陆地区在水利项目上也有重点布局。如湖北布局4个水利类项目;云南投资100亿建设水网工程;青海加快防洪工程、灌溉工程建设;新疆投资360亿元推动水库建设、河段治理、节水改造等。
升级产业项目“补短板”
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显而易见,为了稳增长,各地投资热度正在升温,而“扩大有效投资”,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提高投资的有效性上。
从各省在多领域的投资比例来看,有些省份也开始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上发力,把资金投到更多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项目上来。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产业项目投资的分量加重。
上文提到,基础设施项目是四川的第一主力,但从项目数量来看,四川的产业项目占据大头,达到361个项目,占全省重点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计划总投资1.78万亿元,规模与基建相比也并不小。此外,山西、湖北安排的产业项目数量也超过了基建数量。
还有省份在基建投资保持较大规模的情况下,把产业项目投资排在了首位,并大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从浙江第一批开工的重大项目来看,产业项目有266个,总投资2573亿元,占比32.6%,高于基础设施项目和综合交通项目投资规模;河南今年共安排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项目695个,总投资1.3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67亿元,高于基建规模;海南在产业方面安排了344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90亿元,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均大于基建投资。
江苏今年开工的重大项目中,近80%为产业类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分别达到1050个和8689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796个、总投资5807亿元。这些重大项目中,具有高端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0个,具有先进研发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的创新载体项目20个,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支撑。
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江苏重大项目安排显现出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类项目明显增多,表明经济转型升级的态势日渐明显,经济运行向好的基础不断稳固。
定位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安徽,也体现出重点项目结构优化的趋势。安徽部署的2017年重点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最多,包括无人直升机研发制造及无人智能系统开发项目、卫星综合应用产业和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等。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按照目前各省份公布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初步计算可得:今年全国重大项目投资金额至少达到10.4万亿元以上,中央提出的“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显然与上述金额还存在较大差距。
面对重大项目投资,地方资金配套的压力不小。甘肃省发改委在总结2016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时就提到,项目融资渠道单一仍然是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瓶颈问题,省列重大项目主要以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为主,项目单位利用资本市场融资额度非常有限,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完成。
由此,投资的钱从哪里来?成为各地都无法避开的问题。
甘肃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此提出,要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等重点领域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在梳理各地融资方式时也发现,各省就“如何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的方法与甘肃类似,至少有10个省份明确指出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此前,外界对PPP的最大担忧在于落地率不高,据2月13日发布的财政部PPP项目库第五期季报显示,全国入库项目和落地项目均呈逐月持续稳步上升态势。
截至2016年四季度,全国入库项目落地率达到31.6%,较去年1月的20%有较大提升。行业方面,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城镇综合开发3类入库项目数居前3名,合计占入库总数的54%,这一数据与各地在重大项目投资上寻求PPP模式的现状相契合,同时也印证了其可行性。
以目前PPP项目入库数量最多的贵州省为例,2017年贵州首批集中签约的PPP项目计划总投资近300亿元,项目覆盖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农业等多个领域。其中,计划引入社会投资的份额达到66%。
另外,组建产业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探索新型金融机构支持项目建设、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做大用好各类投资基金等,也成为各地融资的新方法。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各地在2017年将强化基础设施投资和补短板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手段,尤其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新一轮调控下,产业项目投资的大幅增加有望对冲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滑。在财政扩张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随着PPP模式的推广、政策的完善,重大项目投资将更多寄望于该类创新融资工具。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